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驿城区新闻宣传 “家里有个‘宝’,俺不再孤单”

“家里有个‘宝’,俺不再孤单”

多年前,农民薛堂在回家途中捡到一名双手残疾的男婴。从此,他和这个孩子相依为命。如今,孩子长大了,薛堂也年近半百 ,父子俩在众人的帮助下,生活得很幸福。薛堂经常对大家说:

“家里有个‘宝’,俺不再孤单”

 

帮父亲干活。

 

给父亲捶背。

□晚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张小波 /

核心提示

“儿子,今天中午咱吃面条,快去买点面条,顺便给爹捎些治胃疼的药。”“好,马上就回!”昨天上午11时许,在驿城区板桥镇百秩店村岭头庄的一个小院内,14岁的男孩薛宝宝听到爸爸薛堂的安排后,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这孩子聪明、孝顺,就是双手残疾了。”薛堂叹着气说。

寒冬腊月,路边捡到新生儿

“孩子哇哇哭,俺当时实在不忍心。”薛堂说,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是想起当初看到孩子时的那一幕,他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

薛堂说,他父母去世早,家庭条件很不好,就一直没有娶媳妇,1999年腊月初九下午 5时许,他在从集市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地方围了一群人,他走过去看到,地上的一个纸盒里放着一个婴儿,婴儿的小脸儿哭得通红。

“孩子被一个小被子裹着,他爹娘啥也没有留下。”薛堂说,乡亲们猜测,这个孩子出生了两三天,虽然大家都可怜这个孩子,但看到这个孩子右手打弯儿,左手大拇指不会使劲儿,都摇头离开了。

“他虽然有残疾,但也是一个小生命,何况我也没有亲人。”薛堂说,眼看着天黑了,孩子又冷又饿,他就抱起孩子回了家。他给孩子取名薛宝宝。

村民为孩子献爱心

薛堂抱孩子回家后,将他放进被窝,匆匆去做饭。

“一个光棍儿的家里,有孩子的哭声。”村民崔伦艳说,那个时候在农村晚饭后没有啥事儿,村里又黑又安静,孩子的哭声,引来周围邻居的注意。大家跑到薛堂家,看到薛堂正在烧火熬米稀饭,床上的孩子哭得厉害。

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家都怪薛堂欠考虑。“他吃饭都不按时,又捡来个残疾孩子,以后生活会更苦。”崔伦艳说。

然而,村民们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决定帮助薛堂照顾这个孩子。大家发现孩子哭得声音不对,才知道孩子发烧了,将孩子送到村里的卫生所,一量孩子高烧40℃。医生马上给孩子输液治疗。

三天后,孩子病情好转。然而,一个大男人照顾一个新生儿,实在太难了。百秩店村党支部书记薛长安来到薛堂家里,确认薛堂收养这个孩子不是一时之念后,决定帮助薛堂办理相应的手续,并安排妻子和村里的妇女们帮他照顾孩子。

衣服、奶粉、玩具……很快,薛堂家简陋的小屋里充满了关爱和笑声,邻居们轮流给这对父子俩端饭,给孩子做衣服。

“农村人没有高的生活标准,但不会看着他们缺吃少穿。”村民张大梅说。

孩子虽抱回来几天后,但薛堂还得去打工挣钱。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邻居们身上。

“俺家的儿子和薛宝宝年龄差不多,看一个孩子是看,俩也累不了多少。”张大梅说。

劳累一天的薛堂回到家里,从邻居家抱回孩子,满身疲倦都没有了。

转眼间,薛宝宝会叫爸爸了。薛宝宝六岁时,村里为他联系了学校读书。

众人相助,  阳光少年追逐梦想不停歇

如今,薛宝宝已经长成了身高170cm的阳光少年。他写字不顺手,但他背书特别卖劲儿。

“唐诗宋词,还有很多文言文,他记得特别牢。”村民说,村里很多正常的孩子都没有他背书快。

“我早晚都会老去,孩子想学门手艺。”昨天,薛堂无奈地对记者说,孩子除了不能干重的活儿外,挖菜、做饭等活儿都会干,他还喜欢唱歌、唱戏,他的嗓子好,不过因为农村条件不好,想要专业系统学习这些成了奢望。

记者了解到,薛堂是村里的低保户,辖区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的民警在为薛宝宝办理户口的时候了解到他家的情况,与薛堂结成了帮扶对子。

“我和爸爸生活得不容易,但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会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薛宝宝说,他要自力更生,照顾父亲,回报大家的关爱。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1145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