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通胀逼至拐点 加息压力减轻

通胀逼至拐点 加息压力减轻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环比6月提高0.5%,创37个月以来新高。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对猪肉等食品的调控效果即将显现,加之即将迎来秋季农产品大量上市,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松动,8月CPI数据或将步入下行通道。尽管通胀压力仍存,但央行使用加息手段进行调节将更加审慎。

    统计显示,食品类价格是推高7月CPI的主要推手:食品价格上涨14.8%,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上涨56.7%。

    “考虑到此前出台的猪肉等农产品的调控政策效果即将显现,秋季农产品大量上市,加之楼市调控近阶段对于房租调控的加码,7月CPI已为年内高点,8月开始CPI涨幅将步入下降。”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除了上述因素外,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也将促使从8月开始CPI涨幅步入下降通道。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也认为,尽管7月CPI略高于预期,但从结构上看与6月大体相同,预计已是年内高点,8月CPI将回落至6%左右。

    “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此轮物价上涨已将近拐点。”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分别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CPI上涨周期分别为27个和24个月。到今年7月,CPI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5个月,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他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稳中略有波动的态势,但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

    尽管对于8月走势机构与专家之间仍有分歧,但出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考虑,以及未来几成定局的通胀走弱,在是否加息上机构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更加审慎,短期难行。

    “由于通胀可能出现回落,且美、欧盟及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均放缓收紧,因此央行对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措施会采取谨慎态度,保持相对稳定。”诸建芳分析认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审慎平衡操作阶段,当下提存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他表示:“国内负利率状况持续恶化,似乎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使得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继续升息将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雪上加霜的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审慎平衡操作阶段,当下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

    李慧勇更倾向于“以静制动”的政策策略,他表示:“由于海外局势变数增加,国内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加,可能倾向于维持现有的政策格局,避免政策和海外因素叠加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判断:“未来政策操作应‘坚持以我为主’,继续维持年内1-2次加息预期,但在国际金融市场平复前不应采取行动。”(记者 张慧敏)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282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