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加息再次来袭 市民谁能踏准节奏

加息再次来袭 市民谁能踏准节奏

 

□陈慧真

77,央行宣布今年内第三次加息。加息突来,市民有何反应?能否遏制通胀?昨日,笔者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直击篇

储户:转存没有前几次多

按照以往经验,每次加息后,很多市民都会前往银行办理转存,有的银行网点甚至出现存单不够用的现象。

但是,笔者走访发现,此次加息后虽然办理转存的市民比平时多,但相比前几次加息,依然少了很多,绝大多数银行网点基本没有出现排长队的现象。

储蓄:市民存款爱中短期

采访中,笔者发现,由于去年以来频繁加息,市民存款时,所选期限明显变短。

“多数存款的市民,都是选择三个月到一年。”市中行营业厅一工作人员说,这主要是因为未来多次加息的预期,让市民在储蓄时,不得不思考收益。

此外,笔者发现,由于利息变动频繁,一些市民选择将资金投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短则7天,长则一年,很灵活,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出很多。”中国银行驻马店分行理财经理莫怀钢说。

房贷:利息增加直呼吃不消

采访中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房奴”对这次加息反应很强烈。

“吃不消了!加一次息,多还五六十元,虽然这看起来影响不大,但多次累积下来我们还是难以承受。”在市区贷款购房的连先生说,从去年至今的几次加息如同“温水煮青蛙”,越来越让人感到烫。

莫怀钢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到现在,央行五次上调利率,如果以50万贷款20年还清计算,每月将增加两百多元利息,一年就将近三千元。

笔者了解到,有不少市民已经开始重新制订自己的消费计划和投资计划,准备利用今年剩余的时间腾出资金,用来提前还贷。

声音篇

治通胀,加息还要加薪

动用加息手段,收缩市场资金流量,是国际上通用的治通胀之法,但加息是“必杀技”却非“必胜技”。业内人士认为,要抑制通胀,除了动用加息手段,还应该多种措施并举。

“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因素比较复杂,市场流动资金太多、国际市场的冲击、自然灾害的影响,都能造成物价上涨,而加息主要是解决市场流动资金太多,对工资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有限。”市商行一工作人员表示,要有效抑制通胀,还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的优势。

提醒篇

提醒一

房贷在中后期

不必提前还

莫怀钢表示,对于房贷在中后期的市民来说,虽然有加息的压力,但信贷利率的优势仍然明显,不必急于提前还贷。他认为,有三种情况提前还贷不划算:一是还款已经过半的客户,二是享受房贷利率优惠的客户,三是投资理财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人。

提醒二

需不需要转存

定期存款一旦转存,从以前的存入日到转存日这段时间的利息将按照活期利率计算,转存日之后才按照新的定期利率计算,所以定期存款如果存款时间较长,办理转存并不合适。那么,存了多少天的定期提前支取办理转存才合算?

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储户可按照“存入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的公式计算,看看自己的存单是否需要转存。对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定期存款来说,转存临界点分别为8天、16天、30天、46天、60天、90天。

聚焦篇

加息目的:抑制通货膨胀

莫怀钢表示,此次加息,有两个大的作用:一是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长有足够的信心,二是缓解居民对通胀的担忧。

第三次加息迟到了吗?

业内:不是迟到而是运用谨慎

除了能否遏制通胀,此次加息出台的时间也是业内关注的热点,6日晚间,央行宣布加息之后,知名财经分析人士就在第一时间质疑“加息迟到”。

莫怀钢说:“与暴风骤雨般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和央票发行相比,央行对加息显然更为谨慎。”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传出加息的呼声,因为当时CPI已经达到高点,给物价降温刻不容缓,但央行并没有选择加息。

“但不能说加息迟到,毕竟央行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去思考。”莫怀钢说,央行迟迟不肯采取加息措施,一是担心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加,二是担心对企业带来冲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286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