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安民心稳物价 24家商会倡议“不涨价”
安民心稳物价 24家商会倡议“不涨价”
4月13日,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等24家商会在北京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强调,全国工商联行业商会的会员企业和企业主,绝不串通涨价、人为抬价。倡议书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要求,千方百计保供应。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这一倡议书并不具有硬性约束的作用,但是对于防止“价格联盟”、“哄抬物价”,稳定价格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通胀预期加大的背景下,近期一股涨价风正在“聚集”,多个领域的消费品掀起涨价潮,给我国物价的上行带来了新的压力。
由于近期PPI持续高位运行,以石油为首的国际大综商品价格的走高,使得我国企业的成产成本不断增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这一趋势近期很难得到改善。从国际市场来看,中东政局的动荡并没有出现结束的迹象,以石油为首的国际大综商品价格仍然面临走高的压力。这一因素必然会反映到我国国内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方面,增加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4月7日,发改委已经上调了国内油价。业内人士称,今后我国油价上调的空间仍然存在。油价的上调,不仅直接推高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而物流成本的上升也将影响到更多的行业。
随着用工紧张局面的出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经是一大趋势。近期许多地方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经成为企业成本增加的另一大因素。
当前企业面临的这一压力表明,消费品“涨价”的动力不小,如果消费品掀起一轮“涨价潮”,将会直接推动CPI走高,给当前“稳物价”的宏观调控带来更大的挑战。而此轮物价上涨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复杂。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撰文表示,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
李勇认为,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
目前3月份CPI的数据并没有出炉,但是市场普遍预期3月份CPI将超“五”,综合前两个月CPI的数据,一季度CPI将在5%左右。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诸多专家都预期,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难以缓和。
因此,当关系民生的重要消费品“涨价风”初起,立即遭到“拦截”。从日化用品到白酒,再到食用油,面对新的“涨价因素”,为了稳定物价,发改委多次约谈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负责人,约谈效果“立竿见影”。随后,宝洁、联合利华、康师傅等企业纷纷推迟了涨价计划。国家发改委已经驳回了有关小包装油涨价的申请,并要求两家大型油企在未来两个月内不得上调小包装油价格。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明确表示,约谈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以涨价为目的的违法行为”。
在近期的涨价风中,不排除一些企业闻风“伺机而动”,行业巨头“齐涨价”也带有一些“价格联盟”的色彩,“搭便车”涨价的行为将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24家商会“不涨价”的倡议,无疑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也将对我国物价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专家表示,“通胀预期”比“通胀”更可怕。如果在强烈的预期下,出现更多的“搭便车”行为,将会导致预期成真,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份“倡议书”,并不具有“强制力”,更多的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其效果如何,尚需我们继续观察。
此外,对于“有形之手”对价格领域的干预,也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质疑。违背市场原则的这一举措,也许在短期内会起到作用,但是是否会影响我国向市场化的迈进,存在争议。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如果企业盈利能力长期减弱,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带来影响,也将会形成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不利因素。 (庞东梅)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29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