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我市麦草资源综合利用调查

我市麦草资源综合利用调查

从农业废弃物到“软黄金”的嬗变

——我市麦草资源综合利用调查

记者 苏建威

“我从2005年开始做麦草生意,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不仅还清了以前的欠款,而且发展到今天拥有近百万元的资产。我现在拥有麦草运输车5辆,住房由原来的平房扩建成楼房,私家车由原来的捷达车换成了如今的雷诺越野,我的生活提前进入了小康。”遂平县车站镇蛮子营村麦草经营户孙大建自豪地告诉记者。

孙大建是我市农民通过做麦草生意走向致富道路的一个缩影。

麦草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以往被称作农业废弃物的麦草,随着科技进步,目前有了广泛的用途,这种农业废弃物成为我市的宝贵资源。据了解,小麦秸秆主要有四种利用途径:饲料,喂家禽;肥料,施于田;燃料,直接用于燃烧或经气化、沼化集中供燃;原料,用于制作工业纸浆、新型建材板等。在这四种途径中,作为工业原料具有效益高、污染低等优点,是综合利用的最好途径。对麦草资源有效地进行系列化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造纸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还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区工业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我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年大约可产生麦草量100万吨,按500/吨计算,可为农民带来1.5亿元的收入,同时可带动收割、运输、储存、农业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麦草收购渠道,确保麦草原料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关专家把麦草资源综合利用总结为四句话:稳固农业基础,稳定工业原料,促进节能减排,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麦草资源工业化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

“总体上看,驻马店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步伐虽然较快,但资源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利用层次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率不高。”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郭小燕说。

一是综合利用率低。我市麦草资源综合利用主要用于秸秆还田,麦草资源工业化综合利用率较低。二是收集储运体系不完善。由于小麦秸秆存在量大、分散,收割机、打捆机等配套设施缺乏,收集储运成本高等问题,秸秆的收集、储运较为困难,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收集储运体系。三是关键技术和农机设备有待进一步研发推广。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四是利益主体关系尚未理顺。在麦草资源综合利用中,农民、专业户、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利益链条。五是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储运体系尚未建立,影响到麦草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麦草造纸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省社科院专家指出,我市利用麦草作为造纸工业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实施,以及河南省巨大的纸品消费潜力为麦草造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市利用麦草作为造纸工业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前景良好,要抓住机遇,调整秸秆还田政策,加大对麦草工业化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市的麦草资源优势。

“建立规范的麦草收购、运输、储存体系,实现秸秆禁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市发挥农业大市的优势,探讨麦草资源工业化利用,走产业化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通过近年来与白云纸业的共同努力,正在将麦草资源工业化利用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深、拓宽,正在逐步形成规范、系统、创新的模式,并有待于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推向深入。”副市长乔建宏如是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29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