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新华社记者 明金维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一再重申反对保护主义,但过去一两年来,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屡见不鲜,而措施的背后,似乎无从立足的借口胜过正当的理由。

    以美国为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针对中国接二连三实施各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去年的“轮胎特保案”、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实施反倾销等令人记忆犹新,而此类贸易限制措施出台的所谓“理由”,是“中国产品损害了美国国内企业利益”。

    真是这样吗?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依靠自身比较优势取胜,这对所有参与国家都是有利的。具体到中美两国,中国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优势在于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优势互补将增加而不是损害双方经济利益。相反,如果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对方产品,人为扼杀竞争,则会降低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最终损害民众的整体福利。

       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立足并受到消费者欢迎,是由其成本和质量综合优势决定的。美国政府如果强行打压中国产品,虽然可暂时保护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但从美国长远消费者福利看,消费者将为这种保护主义行为付出代价。作为例证,“轮胎特保案”后不久,受中国轮胎出口美国受阻影响,美国低价轮胎价格急剧上涨,涨幅达到10%28%

       此外,全球化时代,贸易全球化的同时,投资也在全球化。资本的全球流动使得产品作为价值的载体,可能反映了多个国家投资主体的价值诉求,也就是说,一国出口产品的背后,其资本很可能是全球性的,其技术也很可能是全球性的。这样的出口产品,其所带来的收益将为所有贸易和投资参与方所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中国出口,很可能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10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