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中国增长
中国增长
新华社记者 谢 鹏
中国在危机中实现了难得的经济增长,进而为全球提供了急需的市场和资金,全球商业和投资信心因此得到明显提振。
中国需求 拉动全球
中国维持自身经济稳定和增长,部分弥补了全球需求因发达经济体收缩带来的缺口,在危机环境中世界各国,特别是依赖资源类、机械类、电子类产品出口的国家提供了机会。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口绝对额不断上升,同比降幅不断缩小。来自中国物流和采购协会的数据也反映出,危机以来由于政策刺激等因素,中国的资源类商品、中间品和生活消费品对外需求处于较高水平。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曾指出,中国在世界七大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近年来显著增长。
中国资本 惠及全球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作为传统的对外投资主体自身难保,跨国投资与并购活动急剧萎缩。来自中国的资本恰好填补了这一资金缺口,为全球经济企稳复苏注入“血液”。
渣打银行甚至预测,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超过1400亿美元,而同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在80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中国将历史性地从“商品输出方”向“资本输出方”转变。
不可否认,中国资本频现国际市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性恐慌抛售带来的负面影响,激活了危机后一度冻结的全球投资和并购市场,为投资所在地保留了工作岗位。
中国信心 提振全球
在全球化日益扩展深化的今天,正负面因素可以通过资本、贸易乃至心理等渠道扩散到全世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全球经济存量中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量变化更举足轻重的国家,其一年多来经济的亮丽表现,高企的商业和投资景气度,也正通过上述各种渠道为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
当然,应该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等指标仍处在较低水平。在本轮危机中,中国经济能快速复苏并成为世界希冀所在,更多得益于强势积聚经济资源的传统能力,并不能说明经济完全具备了强健的自我复原能力。在保增长之后,中国还面临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挑战。经济结构不均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老问题依然存在。
所幸,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提出了防止通胀预期等未雨绸缪之策。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更需要追求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为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作出持久贡献。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191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