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让节能实惠摸得着
让节能实惠摸得着
鲍 丹
最近去朋友小张的新居参观,一看吓一跳,全套新家电,而且看起来都不便宜,一问,果然超预算了。小张不是个大手大脚的人,买房、装修都精打细算。
难道小张发横财了,转性子了?都不是,他指了指冰箱上的能效标识,又像往常一样掰起指头给我们算账:最便宜的冰箱是1000元左右,5级能效,每天耗电近2度,而现在这个冰箱贵800元钱,但是1级能效,每天只耗电0.4度,一年省下电费200多元。“用个三四年,差价就省出来了,而且冰箱容量大了快一倍,更适合一家人用,还支持环保,何乐而不为?”小张说。空调更省呢,国家今年搞节能产品补贴,他家买的两台1级能效空调每台享受800元的补贴。以此类推,虽然要多花些钱,但综合考虑使用便利性、水电费,小张还是把家里的电器整体提高了一个档次。
一张小小的能效标志,就让小张的消费计划发生改变。说实话,支持节能环保的想法,只是其中部分缘由。花费不多,享受更好的产品,这看得见的实惠,才是小张买好冰箱、好空调的主因。
笔者想起采访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时,一位官员说,只有把节能变成节钱,老百姓才会真正接受建筑节能改造。其实,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节能环保领域,对于使用者来说,任何深刻、生动的说教,都不及实惠近在眼前打动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污水处理厂建起来了却常年闲置?因为运转成本高于污水处理价格,开门就赔本的买卖谁做。为什么有些焦化厂的除尘脱硫设备成了摆设,只在接受检查和接待参观时才开动?因为一开动只会增加成本,没有丝毫效益。设备可以强制安装,但却很难做到强制使用,毕竟没有那么多的监管人员,也不可能24小时去监管。只有让使用者认同节能环保模式,才可能接受并使用,才能形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的良性循环。
环保产业是一种规模效应的产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就越容易为市场接受。发展初期,在生产方和市场没有形成良性机制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和约束激励机制仍是推进节能环保设备普及的最有力措施。国内已经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成品油税费改革、节能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等,正是因为好处摸得着,效果不错,这些约束激励政策应该推广到更多的节能环保领域。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196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