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限塑令”实施一年 新习惯日渐形成 我市超市塑料袋消耗量降五成
“限塑令”实施一年 新习惯日渐形成 我市超市塑料袋消耗量降五成
□晚报记者 滑清泉
一袋洗衣粉、两双拖鞋、四袋食用盐,再加上几瓶洗发水。昨日,尽管忘记带购物袋,但在驻马店喜盈门超市乐山店购物的焦大妈还是决定抱着这一大堆物品回家。“塑料袋得花钱买呗!能不用就不用。况且带回家的塑料袋也用处不大,转手就扔掉了,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面对记者,焦大妈道出了其中奥妙。
焦大妈良好的行为代表着我市市民一种新习惯的形成,而且这种新习惯已渐渐深入人心。至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满一周岁。
昨日,担负全市限塑重任的豫南总商会透露消息,综合对市区使用塑料袋的调查结果,一年来,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塑料购物袋消耗量平均下降五成左右,但用于盛装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却呈现增加趋势。而集贸市场和流动摊点依然是超薄塑料袋和劣质塑料袋的“泛滥区”,成为限塑“盲点”。
商场超市“减塑”五成
调查显示,市区各个商场超市是限塑令执行和监管的重点区域。一年来,这些场所基本成为“免费塑料购物袋”的禁区。在对多家大中型商场超市的调查中发现,除了用于包装熟食、生鲜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外,这些超市大都已不再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收款前,收银员会向消费者询问是否购买环保塑料购物袋。而部分受访者也认为,限塑令在超市执行得较为严格。
市区的德裕量贩有关负责人表示,限塑前,该量贩年消耗塑料袋240万个左右,为此花费资金约有60万元之多。而限塑后,塑料袋消耗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一年来塑料袋仅消耗110万个,节约资金近40万元。
而驻马店爱家生活超市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限塑前其每年消耗塑料袋59万吨,限塑一年来消耗量为27万吨,锐减54个百分点。驻马店华联超市在限塑前此项每月支出4000元左右,限塑后月支出则为1700元,月购进塑料袋的费用降低近58个百分点。其他中小型超市塑料袋消耗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在调查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不和谐的现象,不少超市里用于盛装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即超市提供的免费“手撕袋”却呈现未减反增的态势。
劣质塑料袋仍“泛滥”
相比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流动摊贩“限塑”状况则令人担忧,我行我素的现象比比皆是,仍然是超薄塑料袋和劣质塑料袋的“泛滥区”。虽然一些商贩在摊位上挂着符合规定的塑料袋,但平时并不使用,只在检查人员到来时应付一下。
“市区的几个集贸市场都是这样。现在到这些地方买菜根本不用自备购物袋,菜摊都有现成的,还是免费的。”在驻马店大华市场,正在买菜的李女士指着手中提着的花花绿绿的塑料袋说,这些袋子不结实,轻轻一扯就破了,有时不得不多套几个袋子,而且还有股难闻的味道。回家后只能当废品扔掉。
而卖主也很“坦诚”。一名摊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也希望顾客能自己带购物袋来买菜,这样自己也节省成本。但问题是其他摊位都在免费送塑料袋,如果自己不这样做,顾客就会去其他摊位买东西。“这也是一种竞争!虽然我们这里用的塑料袋质量差了点,但比较便宜,几元钱可买百十个。”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在“限塑令”实施的一年里,豫南总商会也曾联合工商部门多次出击,深入到县区查处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型企业,并对拒不执行“限塑令”的厂家给予从严处罚,但仍有大量超薄塑料袋源源不断流向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利可图。
“限塑”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改变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习惯,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根本。
目前,我市工商部门已将对经营塑料购物袋行为的监管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把“限塑”整治工作作为长期性工作来抓,逐步构建塑料袋的生产、销售、使用长效监管机制。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3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