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西平县构筑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西平县构筑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胡军华)西平县柏亭办事处桂李村农民李兴旺,靠科技养猪致富后,牵头成立了桂李村养猪协会,会员按协会提供的信息进行饲养,协会统一提供饲料、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如今,协会已发展会员300多人,年出栏生猪8万头,产值4000多万元。通过行业协会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西平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西平县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支撑、专业市场铺路等措施和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探索了一条用特色促进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龙头企业带动。该县按照“谁有能力就扶持谁”的原则,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行业,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促其加快发展。目前,全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年产值近7亿元,带动农户8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近一半。以加工面粉、挂面为主的丰盛粮油公司,在周边乡镇建立了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公司与麦农签订合同,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0.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仅此一项,就为基地农户增加收入800万元。“农”字号企业龙头高昂,为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活力。

行业协会支撑。西平县在培育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鼓励农民自发成立行业协会,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挺进大市场提供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泰国正大集团在二郎乡建成正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后,吸引了44户农民与之结成“姻亲”,这些农户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该示范园年出栏的2万头“茜绿”牌生猪全部外销上海市场,产值近千万元,实现互惠互利、农企双赢。

专业市场铺路。近年来,西平县采取政府引导,法人经营等办法,先后建起各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2个,初步形成了大型专业市场、产地交易市场、乡村集贸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为农民走向大市场提供了平台。吕店乡依托本地的养兔业优势,建起了中原兔毛大市场。如今,该市场拥有20多个收购门店,四大兔毛购销公司,从业人员3000多人,业务覆盖湖北、山东、四川等10多个省、市,年兔毛交易量1200吨,交易额近亿元。现已跻身全国13大兔毛市场行列,收购行情直接影响全国的兔毛行情,是《中国兔业报》每期必向全国公布市场行情的市场之一。

通过昂龙头、兴协会、建市场,西平县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国“953”巨型长毛兔生产基地、绿色生猪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花木林果生产基地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立了“洪河”小麦、“茜绿”生猪、“美联”面粉等十多个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这些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到该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去年全县人均纯收入3909元,涌现了一大批靠特色产业致富的典型。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38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