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国际财经 浅谈乡村文化的产业化
浅谈乡村文化的产业化
□霍军起
当今中国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得以构建。
农村文化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促进其发展的平台。而市场就是文化流动和交换的平台。没有文化市场,文化就不能在流动中发展,不能在交流中进步。因此,必须把发展农村文化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和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没有文化全面渗透、全面支撑的城乡一体化是片面的、蹩脚的一体化。不能从思想文化上关心农民的精神需求,关注农民知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关注农民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怎样发展乡村文化?目前,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的情况下,绝不能“等、靠、要”,而应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文化道路,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改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为文化资本。乡村文化产业将会改变传统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等)的经营观念和产业格局,扩展农民职业内涵,农民不仅可以耕田种地,而且可以从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等第三产业,使农民的社会身份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调整和优化乡村产业机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乡村市场竞争力,而且将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富有超前战略意识的举措。中国乡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从整体上审视,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它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和对比。这正是乡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异地游人的地方。
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传统、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竞技游艺、民族风情、村寨文化、园林艺术、民居艺术、古镇风貌、祠堂庙宇、乡村教育、风味餐饮、生活智慧等,保存这中国农业文明的文化产业时,应对这些资源进行盘点梳理,摸清家底,做到资源清楚,然后按照优先发展原则,对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产业转化;对一般性的具有生长可能性的文化资源维持现状,不宜匆忙开发。而对那些非转化资源予以有力保护,绝不能破坏性开发,以确保乡村人文生态的平衡。对这三种资源分门别类和科学开发,有利于乡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健康推进,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上蔡县党店镇文化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2/1341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