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评论言论 践行群众路线应避免“三躁”思想
践行群众路线应避免“三躁”思想
孟卫民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让党员干部沉下身子、面对群众、深入群众,到基层一线接地气、连民心、办民事,最终让群众来评判党员干部,让领导干部转变作风,让公务员队伍风清气正。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应避免“三躁”思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重要的是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检察队伍中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和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避免在党员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三躁”思想,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一是思想上浮躁。做事情浅尝辄止,漏洞百出,耐不住寂寞,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一心想着这个月能挣多少钱,而没有想到能为单位贡献多少,分析问题不周密,思考事情不深入,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现状不看趋势,只看业绩不看隐忧,看不到主要矛盾在哪里,更看不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二是性格上急躁。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盲动冒险,脾气又大,反映在工作上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个胖子。三是工作上烦躁。在工作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讲局部利益,不讲全局利益,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三躁”的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基本可以归结为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躁”思想虽是发生在部分干部身上的现象,但为害不浅,是干部作风的腐蚀剂、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如果任其发展,不利于队伍建设,不利于事业发展。“三躁”思想的存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格格不入,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面更广,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具体复杂,任务也更加艰巨。活动就办在群众的家门口,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也承载着群众更多的期盼。距离近了,心更要近,更应把握好这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把意见征集表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力打造“零距离”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清新的新风气,享受到贴心的新服务,体会到作风的新变化。在家门口搞活动,更不能有“三躁”思想,不能敷衍,不能漫不经心,应沉下心、俯下身、弯下腰,说说掏心窝子的话,办办雪中送炭的事,不能掉“链子”,不能留“死角”,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门好进、脸好看、事也好办了,才能把人民检察为人民的语言从墙体上走到群众的心坎里,才能真正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作者系上蔡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责任编辑:yss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3/1530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