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论文 转变开发方式 全面提高效益

转变开发方式 全面提高效益

张书勋

农业综合开发怎样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把这一利国惠民的实事切实办好,让上级和项目区群众都满意?近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本县实际出发转变开发方式,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标准也明显提高,群众从开发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尊重民意,转变投资方向

西平县有118万亩耕地,1988年开始搞农业综合开发,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20多年来,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8.7万亩,总投资2.9亿元。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改变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使项目区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热情高涨,致富路子也越走越宽。但由于原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是安排在县城周围和县域东部平原乡镇,县域西部的浅山丘陵区和大部分革命老区乡镇尚未开发,当地群众迫切要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2009年秋,县委和县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农业综合开发问题,作出了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和开发项目向西部乡镇转移的重大决策,并于当年付诸实施。

五个转变 打开新局面

一是转变工作方法,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引进 4+2”工作法,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建后管护,让群众全程参与,建言献策,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无法解决的群众筹资投劳、占地补偿等难题,还激发了群众参与开发的热情,加快了施工进度。

二是转变管理方式,用制度管人管项目。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坚持全面落实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等管理制度的同时, 创建新的管理模式,落实以下几种制度。一是施工承诺制。施工合同签订后,各施工单位必须向县农开办递交《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和工期承诺书》,承诺按统一时间要求开工和竣工,按承诺的质量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否则,业主和监理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处罚。二是多方联动监管制。聘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为义务监督员,实行监理公司、业主单位、乡镇政府、村民代表、承包农户多方联动的工程质量监理机制,全天候、全过程监理,严把施工质量关。三是履约保证金和奖惩制。四是作业挂牌制。各施工队在施工时,必须有施工标牌,标牌上写上标段序号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监理员的名字,以增强施工队的责任感和形象意识,也便于群众监督。五是定期督察制。从组织、检察、监察、审计、财政、水利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察组,施工期间定期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转变施工方式,突出6个“早”。早规划。一是及早做出规划,并通过开会展示、张榜公示等方法,征求群众意见。二是早招标。提前3个月进行公开招标,给中标单位以充分的施工准备时间。三是早施工。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都是野外作业,受天气干扰严重。我们的应对办法是趁天抢时,及早施工。四是早建样板工程。五是资金及早到位。六是发现问题早整改,确保每一道工序都不留质量隐患。

四是转变领导方式,明确责任抓落实。县农开办成立宣传、规划、质量监督等4个专业小组,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责任,并让乡、村两级抽出专人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施工中,分管农业综合开发的副主任和总工程师每人分包一个乡,带领有关人员吃住在村,紧盯施工的全过程,靠前指挥,全权处理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一切问题。

五是转变宣传方式,创造宽松施工环境。我们结合项目区各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一些新的宣传方式。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县内和外地项目区参观考察,用开发后的农区新面貌激发他们参与开发的热情。对于被占地和被伐树的农户,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适当调换一些土地之外,通过干部上门谈心、送致富信息、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等方法,给予他们精神安慰和致富希望,使其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参与者。开工前向项目区群众发放明白纸,并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把开发面积、开发措施和质量标准、施工队负责人及开发后的效益等,都告诉群众。由于宣传和思想工作做得好,各项目区没有出现过一起阻碍施工的现象。

新方式带来高效益

加快了施工进度。转变开发方式以来,西平县项目区群众参与开发的热情高涨,积极投工投劳,各施工队也主动依照承诺按时开工,按标准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2010年度2.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按时完成,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提高了质量标准。各施工单位一纸承诺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从原料选购到施工,自觉高标准要求。项目区的很多群众也把农业综合开发当做自己的事,发现工程质量有问题立即向干部反映,有的则当场要求施工队整改。保证了开发效益。开发方式的转变和工程质量标准的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开发效益,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粮食增产幅度大大提高。(作者系中共西平县委农办主任兼西平县农开办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3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