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论文 大旱之年话丰收(之二)

大旱之年话丰收(之二)

吴长城 (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研究员)

今年小麦品种利用合理,优良品种的种性得到了发挥。

品种利用特点:半冬性品种与弱春性品种面积比例为73,整体上表现为半冬性品种优于弱春性品种。主导品种矮抗58、西农979、郑麦366、衡观35、众麦1号等在生产上发挥了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特性,搭配品种百农160、郑育麦9987、驻麦6号等也表现出了稳产、高产的特点。通过市、县新品种展示及省品种展示及试验,周麦22、新麦26、豫农416、洛麦23等是今年特殊气候下表现较好的新品种(系),但综合评价品种不能以今年表现为主要依据。个别品种在今年气候条件下表现异常。如郑麦9023、偃育898这两个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春连旱的情况下,旱情和冻害比较严重。

小麦种子生产情况:2010~2011年度全市共安排小麦种子繁育面积25.6万亩,其中原种17万亩,大田用种8.6万亩,主要品种为郑麦9023、西农979、矮抗58、豫农49-198、新麦26、衡观35等,预计产种1亿公斤左右。全省今年小麦种子生产形势较好,大路品种种源供应充足。

品种利用初步想法:半冬性品种以矮抗58、西农979、郑麦366、衡观35、豫麦70-36、众麦1号、百农160、洛麦23为主,搭配种植许农5号、郑育麦9987、新麦20、豫农202等;弱春性品种以西农9718、偃展4110、豫麦18-99、众麦2号、周麦23为主,搭配种植郑麦9023、中36、秦农142等,示范种植新麦26、泛麦8号、豫教5号、郑麦7698、焦麦668、花培8号等。继续关注丰德存1号、平安8号、百农207、中麦895等品系。

彭春喜 (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在今年小麦经受长期干旱的条件下,针对较为严重的旱情,各级农业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动员农民群众抗旱浇麦,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落实关键技术,实施应变管理。全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一大批农业项目为载体,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农民,并以项目为中心实施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市农民群众掀起抗旱浇麦高潮。

今年的气候条件对我市南北小麦生产形成了生产状况不平衡,产量差异大的局面,但利于夺取高产。特殊的气候条件,利于亩穗增加、穗粒增加,从而获得了超高水平的产量。今年的降水特点均表现为及时雨。在中后期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关键时期,4次及时有效的降水,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干旱;同时,也没有为病害和杂草的发生流行带来适宜条件,对实现全市小麦大面积增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件。多年的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关键高产栽培技术落实履盖率高,都对小麦高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达到1.5~1.6,具备创高产条件,接近豫北水平。

武建华 (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气候条件基本概况。我市今年夏粮生长季农业气候基本特点整体看,热量富余、春季有寒潮;降水特少、光照好、墒情不足,旱期之长为半世纪之最。

麦播期。去年9月份降水丰沛,麦田底墒足,为小麦播种和顺利出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分蘖期。去年11~12月温度高、墒情好,小麦生长快,苗情普遍较好。越冬期。1月份气温偏低,加之长期少雨干旱,各地小麦叶片普遍受冻,冬前旺长地块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现象明显。返青和拔节期。长期干旱少雨,影响了小麦返青生长,加重了麦田枯黄和死苗的发生。但29~10日、25~28日及319~21日的降水,有效缓解或解除了旱情。在小麦生育关键时期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使小麦苗情得以转化,避免了干旱成灾,为小麦后期生育提供了有效保障。开花灌浆期。4月初,全市遭遇晚霜冻,对正孕穗时期的小麦穗分化很不利。4月到5月中旬温度高、光照足,小麦开花早、灌浆快,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重。5月下旬气温适宜,有效延长了小麦的灌浆时间,避免了干热风和高温逼熟现象的发生,对提高小麦粒重较有利。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4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