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论文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

袁爱灵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的要求高了,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因学习能力有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困难期,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做好思想动员,为数学学习的衔接做好准备

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概念抽象、逻辑性强、教材严谨、叙述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所以,我们要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同时要通过比较其异同,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做到在教学新的知识时,能够承前接后,顺其自然。

二、搞好高一数学的开篇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广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梳理,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步、小迈步”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新老知识。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先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指导新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旧的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基础。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课堂掌握、及时复习、练习提高、反思解疑、系统小结和课外加强这几个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盲目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领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观察更细致、感知更清晰、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把学习数学当为最头痛的事情,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里有很多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东西,而且学好数学,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大有帮助。

五、发挥合作精神,建设班级学习氛围

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貌,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生集体形成的勤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善于创新和独立的研究式学习的主体精神,对集体学习的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建立起一种好的学习气氛,在良性循环的推动下,必将使整个集体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总之,努力教会学生自觉培养自学能力,是高中教学之根本。在高一数学的起始教学阶段,只有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提高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西平县柏城镇中学)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