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论文 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让会议报道更贴近群众
——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丁 振
作为党的喉舌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会议新闻在地方党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宣传报道中, 大量的会议报道自然避免不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记者的稿件几乎一个模式,报道缺乏新意。如何改进会议报道?这已成为各新闻媒体共同面对的现实难题。在这里,笔者就如何增强会议报道的可读性,让会议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仔细雕琢,以短胜长兴波澜
古人云:“文贵简。”笔者认为,会议报道除非出于上级领导有明确的宣传要求可以篇幅长一些,其他会议报道应尽量以短为好。
一篇文章是否精练简短,与选择主题和要点有很大关系。会议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或主题,当记者参加这项活动时,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会议的背景有个大概了解。当领导在会上提出具体要求时,记者首先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抓住主题和要点,行文时舍繁就简,条理清晰。如果选用那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高度的概括性、最强的说服力、最大的感染力,能深刻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就能以一当十,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有好的立意、好的内容,再通过语言的精雕细琢,这样的文章才耐读、耐味、耐推敲,使读者看得轻松,记忆深刻。
独具匠心,让新闻标题活起来
长期以来,一些党报会议新闻报道,标题多是套用以下模式,如“……召开……会议”为主标题,下面紧随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名单,千篇一律,难免使读者生厌。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受众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新闻可以通过标题宣传思想。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在当今报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读题时代的背景下,新闻标题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
对于会议新闻标题,我们该如何去把握与经营呢?笔者觉得准确、醒目、生动、简洁这四个方面必须去认真琢磨,它们既是标题的标准,也是写好会议标题的着力点。
在一些会议材料中,有时我们很难从文中取一个合适事实作主标题,这就需要对稿件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后再进行提炼。不少会议汇集很多信息,传递出很多政策和发展动向。参加会议时,如果我们用心去听,就会发现许多读者感兴趣的新闻点。在标题制作中,我们应该不拘一格创新标题格式,以活泼灵动、最能突出中心的标题取而代之。
捕捉细节,从人性化角度报道
在会议报道中,有不少记者在开会前会把很多材料拿回来,认为不去现场也可以完成报道任务。但笔者认为,会议新闻要做到从人性化角度报道,只是见事不见人,新闻的吸引力就会打折扣,如果在会议现场,可能会捕捉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闻。
现在我们的一些报道千篇一律,就是没有去抓采访对象的细节,不去做人性化的报道,报道当然抓不住读者。采访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如果转变工作方法,在采访中多捕捉一些细节,写作手法上再活泼一些,篇幅再精短一些,会议新闻就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群众要看、爱看的热点。
跳出会议,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
我们要善于跳出会议,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结合会议一起报道,把这类会议新闻做活,做得更充实、更有味。如前不久我市召开的麦田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如果按照惯例无非是汇报当前麦田生长态势以及领导传达的要求,本身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本报记者及时跟踪,把会后各地广大干群如何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大搞麦田管理、夺取夏粮丰收的这种“精气神”写了出来,在要闻版设立栏目刊发,这样的新闻报道会不鲜活、不生动吗?
总之,要改进新闻中的会议报道,记者除了要加强学习、深入采访、挖掘新闻外,还要在写法上不落俗套,在结构上推陈出新,在用语和修辞上与众不同,使读者不仅获得信息,而且得到艺术的享受,促使会议报道成为版面上诱人的亮点,从而达到让会议报道真正贴近老百姓的理想宣传效果。(作者单位 :驻马店日报社)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