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论文 浅谈自感现象教学
浅谈自感现象教学
胡 伟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所谓“自感”,简单地说,就是线圈自身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规律。
高中二年级物理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关于演示实验,我认为还是采用课本中传统的演示方法为好。这两个实验的电路简单,现象明显,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容易引起兴趣和激发思维。只要引导得法,把它当成“探索型”实验来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必须设法做好这两个实验,做好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做好两个演示实验,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地分析,是突破教材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的重要环节。
实验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导体本身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二是自感电动势的作用阻碍电流变化,即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增大;当电流减小时,阻碍电流减小,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关键是分清电流的变化,确定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以及怎样阻碍电流的变化。
要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的一般规律。教材还介绍了一个新物理量——自感系数。教材是先做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自感现象非常普遍,只要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就会有程度不同的自感现象发生。我们需要利用自感电动势时可以设法增大自感系数,反之则减小自感系数。教学中可以从利害两方面举例以达到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目的。(作者单位:汝南县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