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论文 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杨爱香

       由于玉米在收获时成熟度不一致,高低不一致,所以玉米收获机械的收获质量问题一直是农机研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机局把玉米机收作为农机化首要工作,通过政策扶持、补贴拉动、示范带动等方式,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收获机普遍存在性能、适应性和制造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

       1.机具性能差,制造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在籽粒破损率、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低;少数自走机型存在剥皮不净、分离不清和损伤果穗等现象;许多机型的摘穗机构、秸秆还田及升运等机构存在制造质量问题,易损件寿命短,作业性能不稳定,主要传动部件故障率高,堵塞现象和零部件脱落卡死现象严重;多数机型无法收获倒伏玉米。

    2.机械适应性差,影响作业质量。玉米种植方式不统一是影响玉米收获机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县玉米种植形式多样,多种种植方式使玉米收获机械的制造无所适从。现在推广的机型基本为1.8幅宽的两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其中一组扶禾器的前锥部导板会将两行玉米引导到一个割道内,玉米秸秆会被扶禾器折断而堵塞摘穗辊。同时,由于1.8割幅的收获机与2宽度的拖拉机轮距不一致,必然碾压旁边一行未收割的玉米。我县玉米种植行距一般在60~70厘米,建议企业生产割幅为2.1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并在割台上设置能调整割道的行距微调器,以较好地适应玉米种植要求。

       3.作业效率低,机具功耗高,机手经济效益不理想。背负式收获机每小时收获2亩左右,自走式收获机每小时收获4亩左右。收获机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再加上玉米收获功率消耗大,油耗高,收获作业成本过高,设备投资回收期长,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用机积极性。

       4.收获机普遍存在机架、割台机械强度不够问题。收获机在运输或作业中,遇沟渠或崎岖道路时,常常造成机架变形、焊缝开裂、传动轴、销和联轴器断裂或其他机件损坏现象。

    5.割台升降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操作频繁,劳动强度大。大多数玉米联合收获机割台的升降采用丝杠传动,在不平的地面收获、调整割茬高度和转场作业时,机手必须停车,人工转动丝杠升降割台,给机手造成很大麻烦。建议生产企业将割台升降改为液压传动,以方便机手操作。

    6.收获晚熟玉米损失增大,秸秆破碎率降低。收获机在收获晚熟玉米或收获受到虫害的作物时,由于秸秆的含水率较低,秸秆和苞皮柔性加大,果穗下垂率增高,易造成果穗与摘穗辊接触时间增长,果穗受到摘穗辊的反复冲击和挤压,苞叶常常被撕下,出现“啃尖”、“咬屁股”损伤玉米果穗的现象,果穗籽粒损失较大。同时,由于秸秆的木质素增加,秸秆粉碎机对秸秆粉碎的难度加大,造成秸秆破碎不彻底。

    就现阶段而言,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希望有关生产企业,继续在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制造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改进,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安全、可靠、易操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玉米机收的步伐。

        (作者单位:遂平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23/2039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