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珍惜美好时光

珍惜美好时光

 王太广 

青春是宝贵的,也是公平的。对于浑浑噩噩、蹉跎岁月的人来说,青春是有悔的;对于珍惜青春、发奋苦读的人来说,青春是无悔的。每当我回想起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前的学习生活,感慨颇多。

我所就读的水屯高中位于驻马店市东郊,绝大多数学生是农家子弟。当时,在“白卷先生”张铁生的影响下,“读书无用论”盛行。但我的同桌薛保国学习劲头特别大,他早晨比我们起得早,背古文名著;课余时间,别人都在玩耍,只有他独自在教室里学习。如果遇到同学们的讽刺挖苦,他也毫不在乎,总是一笑置之。而到了老师催要数理化作业时,绝大部分同学傻了眼,只有薛保国轻而易举地做完了。接着,全班同学都照着他的作业抄。老师虽然知道“一人学习,全班抄袭”的情况,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即使考试,也是开卷,成绩如何,也没人把它当回事。

在上学期间,有“关系”、有门路的同学或转到县城或转到驻马店(镇)上高中,或到社队企业当工人,或到社直机关做临时工。没“关系”、没门路的是大多数,大家只好等熬到毕业,续写父辈们的农民生涯。上课时,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某年某级的某一位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某家社队工厂录用,如今又在什么地方当上了什么长,有了出息等等,以此来激励我们学习。但每次老师在讲台上说这些话时,总有同学悄声嘀咕:“这人他爹是大队书记。”也有人说:“那人姐夫在县革委会食堂做饭。”同学们对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的同学只是羡慕和嫉妒,并没有人也不可能想过要改变现状。大家都这么认为,读书就是“无用”,“关系”就是出息。

尽管都知道能跳“农门”要有社会背景、有“关系”、有门路,但有志者仍不甘心放弃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一天早晨,薛保国悄声对我说,准备逃学一天。天黑时分,他才一脸阴沉地回到学校。在同学们的追问下,他支吾了半天才说,去找在汝南县园艺工具厂看大门的二舅了,求他给找个工作。同学们听后,有的不屑一顾,有的竖起耳朵问究竟。薛保国摇摇头:“二舅啥也没说,请我吃两碗肉丝面,给了我一块钱的路费,催我早点回校,好好学习。”这话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有人取笑薛保国:“行啊,独自到县城改善伙食,也不叫我们一声。哎,那肉丝面味道咋样?”“薛保国进城成为工人阶级了。”等大家说笑完了,薛保国的神情有几分激动:“爹娘辛辛苦苦供我上学,还不是希望我能有点出息……”说话时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大家见此,慢慢都低下了头……想想自己今后也是前途渺茫,一脸沉重。

岁月如梭,19988月中旬,我随河南省对外宣传代表团到美国参加“河南电视宣传周”活动期间,在旧金山市见到了分别多年的老同学薛保国。他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考入河南农业大学(时称“河南农学院”)的,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1986年公费到加拿大留学,后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他定居在旧金山市,从事烟草行业的研究。他还把父母亲和妻子、弟弟等都接到了美国。可以说,他学业有成,事业辉煌,令人羡慕。在异国他乡,见到同窗好友,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忆不完的事。当我提及他曾想到县园艺工具厂当工人那件事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当时‘白卷先生’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使不少时光白白浪费掉了,但愿如今的年轻人都能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能有所作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3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