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难忘刻蜡纸

难忘刻蜡纸

 

□ 王太广 

每当我看到电脑打字速度之快、字体变换之多、排版技巧之高、材料印刷之美时,就想起了昔日我刻蜡纸的岁月。

上高中时,由于我写的字比较工整,经常代老师担当刻写蜡纸的重任。

那时候,政治第一,政治宣传氛围很浓,学习活动要求很严,需要刻的学习内容亦很多,不仅有学校校报、政治学习宣传材料、学校文件、通知,还有考试试卷等。刻蜡纸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当时大家管这叫“钢板字”——就是底下衬着钢板,铁笔尖在一张张蜡纸上一笔不苟地画过,常能听到笔尖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为了练好“钢板字”,我就勤奋学习,刻苦练习,提高刻字技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我刻出的蜡纸字体都是整齐划一,不管是黑体还是魏体,基本上是一个个排在一起,像一队队军容严整、列队待阅的士兵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手好字也就慢慢地磨炼了出来。

19757月,汝南县水屯公社机关缺一名通讯员,挑了好几个小伙子,领导都不满意,因为他们有的是公社干部的少爷,有的是大队支书的儿子,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不能吃苦。后来,公社党委书记发话了:“水屯高中那么多学生,难道就挑不出来一个?”对我来说,机会来了,因为我不仅是班长、学校团委宣传委员,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具有绘画、刻蜡纸等特长,因而,我首当其冲成为学校优先推荐的人选。后来去公社经过领导面试,顺利通过。到公社上班后,我的工作不仅是端茶倒水、铺床叠被、打扫卫生、通知事情,还要接听电话,刷写标语口号,写会标,刻蜡纸等。本来公社机关有一名打字员,因为材料太多,有时候急着用,于是就让我手工刻起来。刻蜡纸时间一长,经验便丰富多了。比如笔尖刻秃了,赶快找块石头蘸点水磨一磨,钢板用旧了,纹路磨浅了,刻写的字一多,蜡纸很容易发皱,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刻不出字来,甚至会把蜡纸戳破,这时必须用刷子蘸点煤油刷洗。冬季刻蜡纸最麻烦,空气干燥,蜡纸容易变脆,刻重了蜡纸要破,刻轻了又印不出来,需要牢牢地握住铁笔,尽量用劲均匀,加快刻写。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刻着刻着,心里一着急,笔画用劲过重,就会把蜡纸划破,蜡纸一破,油印时就会漏油墨,变成一块黑疤。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破了的那一点蜡纸裁下来,再剪一小块稍大一点的蜡纸贴上去,或用蜡烛在蜡纸上打磨,然后用铁笔杆在四周磨匀,使之融为一体,最后划根火柴吹灭,用它的余热烤一烤,这样就会使补上的蜡纸黏得更牢。

从刻蜡纸到油印,都是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印刷质量没有保证,如果遇到油印机出点儿小毛病,印出来的东西让人看起来非常吃力。那种模糊的字迹,歪七扭八的线条,还有扑鼻而来的油墨气味,构成了我对特殊年代、难忘岁月的深刻记忆。如今想来,那刻蜡纸的艰辛和苦累皆是过眼烟云,唯有那一排排秀美的汉字,似乎植入了我的每寸骨节里,伴随着我的一生。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