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

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


□ 王太广
 

农村是我生命的出发地。那泥泞的小路、沧桑的老屋、憨直的声音、铿锵的语调以及四季分明的季节变换,起伏无际的田野沟壑都给予我儿时无尽的快乐。农民那善良的心境,那好客的真诚,那朴实的性格,那节俭的天性,那吃苦的本色以及人际之间那相濡以沫的真诚,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品性,刻骨铭心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从懂事时起,就羡慕城里人的富足和华贵,进而便忌讳自己的农民身份。一心想跳出农门,这不仅是我,也是众多农村青年朝思暮想的事情。按当时的政策,高中毕业回乡接受两年再教育,然后才有条件被“贫下中农”推荐继续上学。因而,要不想披星戴月地在田里摸爬滚打——“修理地球”,只有参军、当大队干部、当民办教师、当合同制工人等。否则,跳出农门似乎是一种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梦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粉碎“四人帮”,驱散了乌云。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众多农家子弟的命运。从我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就觉得自己是个城里人了,便按照城里人的标准来改造自己。

夏日炎炎,酷热无比,我拿出农村作派,穿起了短裤,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种地的可以穿短裤,城里人穿着须讲究。于是哪怕被捂出痱子,我也坚持穿衬衫、长裤,衣服整齐,向城里人看齐。

后来到县城工作,环境相对宽松了,天性开始发挥,星期天忙里偷闲,蹲在街边棋摊上和修鞋师傅下棋。不论输赢,就是过瘾。不过,第二天一位下属郑重其事地给我提出建议,你已经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了,怎么能像农民一样蹲在街头下棋呢?从此我再也不敢去蹲棋摊了。

再后来到了市里工作,有一次随领导开会归来,被同事好心指出,衬衫没扎进裤子里,真“农”啊,有损身份。事后,我一直想不通那个“农”是什么性质的评价。不过,我也学着城里人那样穿西服的时候把袖口露出来,记着把那袖口上的商标剪掉,不管是什么名牌,特别是不能穿浅颜色的袜子,更不能把它露出来穿帮。

这么多年被改造,我自己俨然像个城里人。但每当看到乡里人在城里受歧视、遭污辱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农村,就是城市的老门老户也是如此,最长的也不过三代、四代,都是农民的后代,无非是进城的时间有先有后、有早有晚。虽然身份不同,但人格相同。作为城里人,不能因为乡里人不懂“规矩”而嫌弃、不讲卫生而歧视、不懂规则而笑话,而应当多些理解,少些埋怨;多些尊重,少些歧视;多些笑容,少些愁颜;多些关爱,少些麻木。当遇到拾荒的老人时,你送上一个浅浅的微笑,老人会说还是人家城里的姑娘漂亮;当你给施工的农民工端上一杯茶水时,他们会说还是城里的小青年体贴人;当你对门卫大爷说声“谢谢”时,大爷的脸上立刻会盛开美丽的“菊花”;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之时,你一句贴心的问候,会让在寒冷中给我们“送温暖”的锅炉工师傅倍感亲切与温暖……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文明,但愿那些与城里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乡里人,尽快走出生活的贫困与艰辛,尽快摒弃农村的陋习,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尽快融入城市节奏,尽快与城市文明一致,尽快与社会发展同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4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