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不仅是献给汝南人民的精神食粮
不仅是献给汝南人民的精神食粮
刘艳丽
当我拿到王太广的散文集《回望乡村》后,看到书中所写的内容大都是汝南县的风土人情、地域特征、乡村故事、儿童玩趣等,就像一幅农村生活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文学创作的辛劳成果,是对上世纪下半叶汝南农村生活的再现,是汝南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这本书不仅是献给汝南人民的精神食粮,而且是对天中文化、乡土文学的一大贡献。
如果说在所有的文字样式中散文是最贴近作者生活的艺术形式,那么王太广的散文集《回望乡村》,便是从其生活土壤上成长开放的心灵奇葩。
出生于汝南县的王太广,对乡土的依恋是他文学的根,与此相伴的,便是他艰苦的岁月、艰难的历程、艰辛的道路、亲身的经历、难忘的往事、深刻的感悟。读罢《回望乡村》的87篇作品,觉得他叙写的乡情、亲情、风情、友情等并不故作高深,或看得见,或能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自己也经历过,有些事情好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由此产生同感,引发共鸣,让人回味,在心中积累、储存、发酵,从而衍生出不尽的情感,激荡出不尽的思想火花,带给我们某种启迪。
王太广描写的童趣、农俗与民谣、民谚,是那样纯真、美好。作者静静地回忆当年儿时的玩趣、泥泞的小路、沧桑的老屋、憨直的声音、铿锵的语调以及四季变换、起伏无际的田野沟壑,生动地描写农民那善良的心境、好客的真诚、朴实的性格、节俭的天性、吃苦的本色等,都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之深,对农民的记忆之清,对乡亲的情谊之浓。
细读《回望乡村》,就像打开了世俗尘封的记忆之门,就像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那原汁原味的汝南方言、乡村俚语、民谣、民谚、传说、故事、笑话、风物、风土、人情等,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中特有的本土、本真、本色的乡土情节,构成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思考。这些不仅体现了个人独特的思考痕迹,而且彰显出作者苦难的童年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开阔的艺术视野、深邃的理性认知。
作者把“乡土情结”凝聚在天中大地,使地域文化、乡土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精神与时代思潮在其作品中巧妙地凝结在一起,给人以朴素、厚重、清新的美感,使其历久弥新,散发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吟之,沁人心脾;哦之,撼人心灵。
《回望乡村》始终围绕人间真善美这个中心,坚持挖掘历史、直面现实两个基本点,体现了自然的精神、仁爱的精神和本色的人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必将走进历史,走向未来,传承后人。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