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坚守中的传统地域写作

坚守中的传统地域写作

  
捧读《回望乡村》,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位诗人的诗句:“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之所以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王太广散文中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他把笔触放在田间地头、村野院落、乡村集市,写农事家事、乡风乡情、岁月风情。这本集子可以说用乡音、乡情、乡土滋养的文字写出了热的乡土、亲的乡土、恋的乡土、美的乡土。
《回望乡村》根植于水屯的水土,枝蔓于天中的天空。宽广而厚实的乡土,不仅能长出树林、庄稼,而且能生长出最质朴的情感与最眷恋的文学。乡土,能勾起人们纯美的梦幻,点燃作者的激情,引爆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回望乡村》感情浑厚,底气十足。王太广的散文,似乎总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着自己家乡的人和事,语言不算优美,叙述也不激昂,故事并不复杂,可是,那些不被人注目的平凡人生、琐碎事物,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深沉。他在《乡宴》中写道:“表哥家的院子里真是热闹。十几张大木桌紧挨着,摆满整个院子,一口大铁锅热气腾腾,几个大蒸笼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村里男女老少都赶来了,有的帮着迎客,有的帮着接礼,有的帮着择菜,有的帮着烧火,有的帮着洗刷碗筷……不一会儿,传出乡村厨师粗犷而洪亮的声音:开席喽……”
写收麦忙碌的场景:“吃过晚饭,人们就开始蹲在家门口、庭院里蘸着月光磨镰刀了,一把又一把被磨亮的镰刀就像一弯弯新月,挂在每家庭院的墙壁上。翌日,天还未亮,麦田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齐动员,年轻力壮的男女在前头挥舞着镰刀,刷刷刷,一垄一垄的麦子应声倒下。年迈者把割倒的麦子打成铺子,准备装车运到村头的打麦场。孩子们有的帮大人送水、送饭,有的在车辆装运之后拾地上的麦穗…… ”
这些文字让我觉得踏实,让我觉得真切。这样的文字,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乡情风俗散文要写“活”,是在对乡情风俗了如指掌的基础上,用鲜活的文字加以诠释。王太广善于运用纯真的乡土语言写风俗。如《拾粪记》中有“拾粪歌”:“背起粪筐窍门多,骡马要屙上大坡。牛粪堆到村头上,要拾狗粪找草窝”。若是旁人写到这里,必定换一些文雅的字眼 ,但是王太广却毫无顾忌地写出来。读到此处,读者无不发出会心的微笑。粗而不俗、活泼生动的语言成为本文的特色之一。
《回望乡村》还应是一座乡土风情博物馆。王太广不仅把《乡风》、《乡雨》、《乡雪》、《乡灯》、《乡路》等自然景观陈列于此,还把《乡医》、《乡戏》、《画画》、《照相》、《话务员》、《车把式》、《交公粮》等带有特定历史痕迹的人物和场景一一实录,留下了一串串久远而真实难忘的历史痕迹。读完掩卷,让人身心俱轻。
一本《回望乡村》,一幅民俗风景,一段历史记忆,一个久远的年代,一份温馨和美好。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4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