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回望乡村》:崭新的生命体验
《回望乡村》:崭新的生命体验
孙联邦
在繁华的都市里抒写朴素的乡村,确实需要非凡的勇气、毅力和虔诚的心。王太广先生的散文集《回望乡村》,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着动人的乡村风物。
透过作者笔随心走的性情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回望乡村》的艺术张力:是物欲时代的文学良心,是乡土天中的精神引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王太广先生将从乡村土地上流失的记忆缓缓收回,他的才情融合了淮水的洒脱、汝水的柔美。可以说,《回望乡村》是一种崭新的生命体验,它将乡村的粗犷、豁达、辽阔、大气,带着柔美的炊烟袅袅升起。
《回望乡村》既有喷涌式的血性狂野,又有拙中见朴的文思才情。作者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以童年或成人的多变视角观察故乡,捧出一颗滚烫的心,以朴实的笔法抒写了父老乡亲的平凡生活。
作为一个远离故土多年、定居繁华城市的生命个体,血液里依然流淌着对乡土的眷恋,字里行间覆盖了对故乡故土的大爱,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实质是作者厚重乡土文化沉淀的自然喷发。可以说,这种亲切自然、质朴真情的乡土抒写,唤醒了我们已麻木的心灵。
王太广式散文风格的亮剑,矫正了当下散文写作中的流弊,如小沈阳式的奶奶腔,和李宇春式的假小子调门,为当下散文创作吹拂了一股清风,彰显了王太广先生高远的艺术追求。
读王太广先生的散文有一种喜悦,那些被时间收走的乡村风物,如磨盘、牛尾、麦秸垛,那些被风、阳光和霜雪剥蚀了的乡村记忆,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同时,王太广先生散文里的乡村精神被赋予了永恒性,它不因时间的流失而流失。乡村的大柳树,乡村的泥坯墙,乡村的炊烟、集市,乡村的门、窗……它们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依然在我们的心灵里起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并延续到已拥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们的想象里。
王太广先生的乡土散文,为身居闹市或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精心谋划了一条回归乡土的路,那就是在汽车喇叭和减肥广告日益喧嚣的市井,我们该怎样建造一座让心灵宁静淡泊的都市村庄。王太广先生的回答是:返回心灵的故乡。
尽管许多人一生都致力于寻找故乡,但他们始终没有回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故乡。王太广先生做到了,他用自己生动朴实的文字,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寄寓心灵的都市村庄。
正如陶渊明先生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先生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仅是陶先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手笔,也是王太广先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手笔。这是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到处寻找心灵故乡的老子所不及的。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4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