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脱砖坯

脱砖坯

□王太广

星期天上午,我与水屯高中原校长张本福一起回到我们上高中时的学校(水屯职业高中),看到新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甚是高兴。当看到教学楼后边带走廊的两排平房时,我驻足观看,当年在此上学时脱砖坯的往事像潮水般涌来。

1973年春节过后,我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水屯高中。

水屯高中原是一所民办中学,校舍简陋,条件极差,19692月首次招收高中学生。我们入校时只有6间教室,一排教师宿舍,两排学生宿舍。入校不久,校长李子英就在师生大会上号召大家艰苦奋斗、勤工俭学、自己动手、建设校舍。当时全校共有两个年级6个班,按学校的分工,高二的学生负责垒院墙,我们高一的学生负责脱砖坯、烧窑。

脱砖坯是个技术活,学生中会的不多。我当时是班里的劳动委员。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我请王崇老师给我们指导。

脱砖坯首先要选平坦的场地。我们选择学校北边的操场。其次是备土。我们从学校东北角窑场旁边的沟里取土,因为那是黏性较强的黄土。我们班的刘秀琴、王秀华等女同学从学校南边的陈庄借来筐子和杠子。全班同学抬了一整天的土,把抬来的土整成四周高中间凹的水槽状,之后往里面加水,洇上一夜,第二天开始和泥。没有脱砖坯的工具,赵道梅老师就带几个学生到学校西边的马庄借。我们用铁铲把泥和好后,就开始脱砖坯。

脱砖坯的木模叫“砖斗子”。我们借来的砖斗子有三个槽的,也有五个槽的,有几个槽就脱几块砖。脱砖前,用水把砖斗子泡透,里面撒点儿灰,放在板凳上。用半月型铁片刀,从泥堆上挖下几块泥,用手将泥块在地上滚几下然后右手托起,用力摔在砖斗子的槽里,把槽的四个角都塞满,再用特制的铁丝弦,在砖斗子的上口平割一遍,把多余的泥块割下来,接着两只手端起斗子,走出数丈,在地上摆正位置,猛然扣下,让里面的砖坯脱落下来,慢慢提起砖斗子,砖坯就初步脱成了。

等到脱在地上的砖坯硬实后,便开始整形、码架。经过大半天的日晒风吹后,砖坯子基本定型了,我们逐个搬起来,放到砖架上。在砖坯与砖坯之间、架与架之间留出间隙,以利于通风。

脱砖坯真累人,干一天活让人筋疲力尽,腰疼腿酸。就这样,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集中一周时间,大概脱了5000块砖坯,才算完成任务。

当看到用这些砖建成了两排带走廊的平房时,我真切地感到,在水屯高中上学期间,不仅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参加了许多劳动。这种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磨炼了意志,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