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瓜 匠

瓜 匠

□王太广

前天晚饭后出门散步,见大门口有一老汉在卖瓜,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白沙蜜”。我买了一大袋,老汉很高兴,多给了我一个瓜。

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很少种瓜。俺村的东头有十多亩“斜尖地”,夏季种的都是蔬菜。与俺村相邻的楼房庄,却每年腾出一片地种西瓜和甜瓜。我们小孩子羡慕不已,夜晚经常去偷瓜。看到孩子们馋巴巴的样子,队长决定在宿鸭湖西岸的老庄台湖坡地种瓜。瓜匠是刘志方。1975年春天,队长让我到宿鸭湖老庄台干活,并吩嘱我给刘志方当帮手。我很高兴。

瓜园里就我和刘志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整天光着脊梁,戴着草帽,拿着瓜铲,手把手地教我,怎样给瓜秧松土、压土,怎样给瓜花授粉等。我虽然年纪小,但勤快,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深得刘志方的欢心。他除了教我种瓜技术外,还给我讲三国、水浒、杨家将等故事,尤其是他讲的《诸葛亮吃瓜留籽》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瓜苗一天天地长大。瓜秧很快开出小黄花,授粉后便结成了豌豆粒大的果实,在瓜秧叶子下面横七竖八地躺着。我们望着这一大片绿油油的瓜田,摸着滚圆的西瓜、甜瓜,想着一个多月的辛勤劳作所带来的劳动成果,心里很高兴。

俺村的瓜园位于驻马店到新蔡的马路南侧。每天到宿鸭湖西岸割草、拾粪、放牛羊的人很多,过往的人们闻到瓜香,就会流下口水。白天邻村的、关系熟的人走到这里,刘志方就会远远地招呼:“过来,吃个瓜解解渴。”他把人请进瓜园里吃瓜,我对此很不理解。刘志方对我说:“吃不穷偷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晚上有人爱偷瓜。偷瓜的是沿湖村庄的一些年轻人和孩子。他们每到夜晚悄悄地爬进瓜园,抱起瓜就跑。一般来说,俺俩是一个人在瓜棚里休息,一个人拿着手电筒沿着瓜园中间或两边的小路边走边照。为了虚张声势,也为了给自己壮胆,我爱不时地大声吆喝:“那是谁呀?想偷瓜吗?我看见你了,给我站起来!”对于如何应付偷瓜的人,刘志方另有一套办法。他说:“小孩子们又馋又饿,咋会不偷瓜呢?人得有良心啊!撵人得有办法,既要撵走人又要伤不到人,才是好瓜匠。偷吃你一个瓜,你把人家撵得腿摔断了,对不起人啊!”

每隔几天,队长就会派社员到瓜园里卸瓜,装满一马车就拉回村里。路上,当人们看到马车上装的西瓜和甜瓜时,都很羡慕。马车只要进村,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生产队会计和保管员都会随时喊社员们分瓜。全队共56户人家,基本上每家每次都能分到几十斤瓜。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30多年过去了。瓜匠刘志方的话时时响在我的耳旁,“算计不到一世穷”的大白话,如同手中拎的这兜瓜一样芳香四溢,使我一世受益无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5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