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交公粮
交公粮
□王太广
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无论是大集体时代,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都经历过交公粮。
大集体时,每年夏粮收获后,社员们总是把颗粒饱满的小麦扬了又扬、筛了又筛、晒了又晒,然后灌进长条布袋里,生产队长挑选几个棒劳力,把马车装得像小山一样,拉到公社粮管所交公粮,也叫爱国粮。
每年夏粮收购期间,粮管所要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器具检修、安全保卫、广播宣传等准备工作。前往粮管所交粮的人们为了及早完成任务,每天凌晨就赶到粮管所排队,有的甚至在粮管所门前过夜等待。那时候交粮质检是一大关。
验质员都是经过上级粮食部门培训过的。验质员检验粮食质量一般是“一抓一看”,也就是将手伸进粮食口袋内,抓上一把,感受一下水分多少。干粮食抓着扎手、难抓紧,湿粮食抓着手不疼、易抓牢。如果拿不准的话,就往嘴里撂几粒,用牙咬,干粮食易碎,湿粮食粘牙。之后再将粮食放入手掌中摊开看是否饱满,对千粒重、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含量也就心中有数了。
为防止有人在粮食口袋里上面装干的、好的,下面装湿的、次的,验质员就用他的“法器”,也就是一根尖尖的里面是空心的铁质探粮器从布袋的上、中、下及左、中、右各个部位分别扎进去,旋转半圈后再抽出来。抽出时,探粮器顶端的倒钩盖会自动打开,把布袋内不同部位的粮食顺势带出来。验质员将粮食倒入手中,袋里的粮食是否一致,立马“亮相”。这时验质员开始对粮食签“生死簿”,在验质单上填写所验粮食(油料)的品种、袋数、水分、杂质含量和等级。对不合格者,验质员会签上“晒粮”或“过筛”等字样。
过了这道“验质关”,下面的程序就是过磅、入仓、结算、领钱了。前去交公粮的大都是生产队队长、会计、保管员等当家人。他们交完公粮、领了款,听着高音喇叭里播出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的曲子,右手蘸着唾沫数票子的时候,那种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交公粮仍然是这种程序,农户们待小麦收打完毕后,就会开着手扶拖拉机或拉着架子车到粮管所交公粮。记得1985年夏季,我趁星期天回家帮母亲交公粮,光排队就等了几个小时。如果不是被时任水屯乡党委书记的王学杰和乡长王志法碰见,让我提前检验的话,我还不知要等多长时间。
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大决策,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现在的农民不仅不交公粮了,还能领到种粮补贴。昔日熙熙攘攘的粮管所,如今变得冷冷清清。每当我路过水屯粮管所时,当年交公粮的热闹场面以及验质员忙碌的身影、严肃的表情、习惯的动作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5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