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王太广新作选《香布袋儿》
王太广新作选《香布袋儿》
□王太广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顺口溜:“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驱五毒,抹雄黄。五彩线,邪气亡。香布袋儿(也称香囊、香袋、荷包等),神气扬。”
记得1969年麦收后的一天,我和母亲到水屯集上的药铺里买了一包由白芷、苍术、藿香等粉碎成末的中药香料,又到供销社的百货门市部买了一些不同颜色的绸缎布料、棉线、丝线等物品,以便回家缝香布袋。大概是
媳妇、姑娘们拿出不同颜色的碎布,分别剪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等形状。我看见李梅章大婶把两块布头叠在一起,剪成正方形,吊角拿在手里,把相邻的两边缝起来,再接过去,自中间一拉,形成了一个倒立的三角形,然后翻过来,从留下的一边塞入棉花团和香料。再用针从右向左缝过去,最后一边缝合后就成了鸡心形香布袋儿。她又在下边缀上漂亮的穗子。吊起香布袋儿的绳子是一尺多长的五色线,非常漂亮。她把自己的作品往女儿韩爱玲的脖子上一戴,小姑娘立马神气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坐在一旁的蔡大婶已做好了一个“辣椒”香布袋儿,她说儿子爱吃辣椒,叫他好好地吃吧。我母亲虽然做得慢,但出自她手的“搬脚娃娃”别具一格。当我戴在胸前,向小伙伴们炫耀时,李老毛一把拽住,线被扯断,他笑笑拿着就跑了。我顿时哭了起来,母亲连忙哄我:“乖乖,别哭,老毛是逗你玩呢,我再给你做一个老虎头咬他……”
那天下午,俺村凡是戴上香布袋儿的男孩、女孩只要见面,都会相互去闻、去看、去摸对方的香布袋儿。闻闻谁的最香,看看谁的漂亮,摸摸谁的柔软。
到了第二天早上,家家户户沉浸在过端午节的快乐之中,吃过煮熟的蒜瓣、鸡蛋(那时没吃过粽子),抹过雄黄酒的孩子们纷纷把香布袋儿戴在脖子上,飘荡于胸前。有的系在腰间或衣襟上,有的戴了好几个,兴高采烈地去上学。一路上,同学们相互展示着自己的香布袋儿。香布袋儿浓郁的芳香从家里飘到路上,从路上飘到学校,上课时每个教室里都弥漫着一股芬芳的清香。
香布袋儿虽小,但经过“女红”精心的构思,从图案到纹样,从绣工到配线,从花色到形状,她们利用手中的五彩丝线,利用各种零碎布料,利用自己的巧手,编织出五彩斑斓的梦想。今年的端午节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又为我缝制了一个“搬脚娃娃”,并把它戴到我的胸前,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5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