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踢毽子
踢毽子
□王太广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学校经常停课闹革命,我们的学习压力不大,作业也不多,当看到别人踢毽子时,也跟着学。
要踢毽子首先要做毽子。我从写过的作业本上撕下几张纸,把纸折叠起来,用剪刀将一头均匀地剪成像面条一样的丝,然后把没有剪开的那头紧紧地卷成一束,插进一个铜钱的方孔里,下边分开、砸实,再用碎布包好,用线绳缠紧。我虽然有了纸毽子,但踢不好。毽子抛出后,就伸脚去接,腿总是抬不到相应的位置。于是,我选择用书本打。我把课本的右下角折叠起来,右手握书本。每当毽子落下时,我就抬起左腿或右腿,用书本向上打。打得多了就熟练了,花样也就多了,有时往后弯腰从腰下边打,有时抬起左胳膊从腋下打,有时蹲下去从右腿弯或左腿弯里往上打。纸毽子块头不小,目标很大,但很飘、不威风,没有高年级同学踢的鸡毛毽子潇洒。
为了做鸡毛毽子,我从家里翻出几枚铜钱、几块碎布和一个线蛋子,又到三队找金国强要几根鹅毛翎。我把鹅毛管剪下半寸,将其中的一半用小刀劈成四片向外对折,穿上一枚铜钱,另一枚铜钱作为衬底,把对折的部分压紧,然后用一块厚布包好,用针线缝实,就成了毽托。之后,我把从邻居李富贵家拔的几根长公鸡毛插进鹅毛管的中间,短鸡毛插入外沿,用力插紧,不一会儿, 三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就做成了。
有了鸡毛毽子,我就把它天天装进衣兜或放到书包里。下课后,大伙儿抓紧时间踢一阵儿,过把瘾。放学后,我们背着书包,走在路上或跑回村头,与几个水平“旗鼓相当”的小伙伴踢起来。
踢毽子虽然男女生都踢,但有的女生比男生踢得好。一名叫韩爱玲的女同学,虽然身材瘦小,但反应灵敏,步伐灵活,姿态优美,花样颇多。那只用白色鸡毛染成的红、蓝色毽子,在她的脚上像蝴蝶一样不停地翻飞。
有一次,高年级的男生王本全在水屯完小北侧的操场上,一连踢了好几十下,使得操场上正在踢毽子的男女同学停下观看,并一起高声数数。他踢到哪儿,哪儿的人就主动闪开,整个操场就如同推来荡去的波浪,起伏不定,很是壮观。
童年的毽子寄托着我童年的梦想。我们一次次把梦想踢上天空,去寻找新的高度,在新的高度上探视外面的世界,才使我产生了走向世界的想法,才使我走到了今天。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5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