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打陀螺
打陀螺
□王太广
周日的一个夜晚,我在天中广场散步时,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打五颜六色的荧光晶体陀螺。旋转的陀螺划着美丽的弧线,好像在追赶时间,一圈圈不停地旋转,把我转回到童年打陀螺的美好时刻。
小时候物质匮乏,经济落后,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钱买玩具。俺家乡有句俗语:“树叶落,打陀螺。”当我看到大一点儿的孩子打陀螺时,自己就用萝卜或红薯制成陀螺打,但感觉太飘,就闹着让父亲给我做一个木陀螺。父亲找到一根铁锨把粗的桃树枝,用锯截下一寸多长,把树皮刮去,圆圈磨光,在距齐头一韭菜叶宽的地方刻一圈浅槽,然后用斧头、菜刀分别在木头的另一端慢慢地将其打磨成圆锥体。最后找一根8号铁丝在锅底火里烧红,往陀螺尖上一插,冒出一股白烟,锥下一个小洞,随之把一粒架子车轴承上的钢珠镶嵌进去。父亲说,陀螺底下镶了钢珠,不光打起来转得快,还耐磨。
陀螺俗称“挨打皮”,不挨打它就不转,要打它就少不了一根得心应手的鞭子。为了使鞭子结实耐用,父亲让我和他对搓麻绳,又找一截废旧的三角皮带,抽出里边的尼龙绳做鞭梢,系在一尺多长的小竹竿上。当父亲把这两件自制的玩具交给我时,我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
孩子天性爱热闹,一个人打陀螺会觉得无聊。我总是与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一起玩,比赛谁的陀螺时间转得长,转得平稳。当各自的陀螺开转之后,其中一人喊“停”,所有的小伙伴都同时停止抽打,让陀螺自由自在地旋转。
打陀螺好玩,玩得我们乐此不疲,累得气喘吁吁,不知不觉天昏地暗了。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家人一直呼唤,但我仍不情愿地收起陀螺,挥舞着手中的鞭子抽打着路边的杂草、树木、家禽,走在回家的路上。
最刺激的莫过于到冰上打陀螺。天气越冷,冰冻得越结实,在冰上打陀螺、看热闹的人越多。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李老毛、张妮、王玉喜他们老早就到庄南边的小河里打探,回来后对我说:“今儿个的冰厚,能上人了!”理由是他们抱了块大石头砸在冰面上,只是把冰砸了个白点子。于是,我们在父母的叮嘱声中,拿着各自的陀螺、鞭子走向河边。
在冰面上打陀螺,光滑的钢珠与冰面接触后,陀螺能在原地转好大会儿。旋转速度渐渐慢下来,陀螺就像喝醉了酒的汉子,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这时,我连忙用鞭子使劲地抽几下,陀螺马上就直起腰杆,精神抖擞,快速旋转起来。
如今,村庄前边的小河早已干涸,打麦场已盖满了房子,村庄里的道路虽已经硬化,但再不见孩子打陀螺的场景。我问当年一起打陀螺的伙伴张妮。他说:“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哪有时间玩这个呀!”是啊,孩子就像一只陀螺,在老师和家长的鞭策下,不停地高速旋转。人生亦如旋转的陀螺,家庭、事业、责任等都是鞭子,陀螺在不停地旋转,当然,有幸福、有快乐。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6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