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手 表

手 表

□王太广

我对手表的认识来自电影。小时候看《南征北战》、《上甘岭》、《打击侵略者》、《铁道卫士》等影片,银幕上,我军指挥官潇洒地抬腕看表,果断地下达命令,显得很帅气。因此,我非常羡慕戴手表的人。

上小学时,我用圆珠笔在我的左手腕上画“手表”,这样不容易洗掉,可以“戴”很长时间。有时候为了把“手表”画得更圆,就用墨水瓶的盖子重重地向手腕上压,用蓝圆珠笔画出表盘和表链,用红圆珠笔画出时针、分针、秒针,课间,还装模作样地抬手看看。有一次在家洗脸的时候,母亲看到我手腕上画的手表,笑了之后,对我说:“好好上学,长大了争取戴真手表。”

1975年,我参加工作后,发现大部分公社干部都戴手表,只是手表的档次和品牌不同。那时候对于我来说,没有手表,就会影响工作。父亲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他对母亲说:“农民干活要不要手表没啥,孩子参加工作了离不了这东西呀!”1976年春天,家里卖了一头猪,父亲把卖猪的钱全部交给我,我又向别人借了点儿,交给我高中时的同学王金山,让他在上海当军官的叔叔王海友帮我买表。一个月后,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就寄回来了。我高兴极了,仔细地观看。

手表虽然戴上了,但到了夜晚看不到时间,这时,我又羡慕人家的夜光表。有一次,水屯公社新李庄大队开拖拉机的胡闺女向我介绍,他们大队有一位在李新店飞机场工作的老乡可以把手表点成夜光盘。我把手表交给他,不久就如愿以偿了。

戴上了手表,就得爱惜。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拧手表上的弦,也就是给手表上劲。手表虽好,但也有烦恼。如果哪天忘了上劲,手表就会停。时间长了,即使天天上劲,表也不一定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机械表到电子表,从晶体管摆轮表到石英表,又到光波表……手表品牌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与使用,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把戴手表当成了一种累赘,想看时间时,就打开手机。其实,不戴手表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有一次,我主持一个大会,当我的手机关闭后,对大会发言者的时间不能有效掌控,结果严重超时。之后,我又重新戴起手表。每到讲话的时候,就把手表放在麦克风旁边,可以随时看手表,准确把握时间。

手表像个圆圆的田径场,时针、分针、秒针像不知疲倦的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跑着、追赶着。我们的人生亦如一块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用手表掌握时间容易,要想掌握人生,并不容易。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30/2056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