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泌阳县 泌阳县先进文化开启农民新生活
泌阳县先进文化开启农民新生活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成亮)泌阳县花园乡马庄村李老太这几天饭后都搬着小凳子,和村里几个老姐妹到懿丰广场看大戏,着实过了一把戏瘾。这几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需求的泌阳人都能享受到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先进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人们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泌阳呼之欲出。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们就是要改革文化体制,创作优秀作品,繁荣文化市场,将优秀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就是要实实在在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让他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说起文化工作,泌阳县委书记谢凤鸣思路清晰。
挖掘文化资源,打响品牌文化。泌阳是传说中人类始祖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具有深厚的盘古文化底蕴。为了打好这张牌,泌阳县连续9年举行大型盘古文化节,并以节为媒,加强与外界广泛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同时,他们对盘古墓、盘古船、盘古兄妹滚磨成亲等传说故事进行细致普查,分类整理,撰写相关论文,精心搞好包装与推介。如今,泌阳盘古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起,纳入鄂豫鲁三省地域文化抢救首批项目。该县加大盘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文化招商方式,整修硬化道路10多公里,建盘古书画院、拜祖广场等,拟打造集信仰、旅游、寻根拜祖、科普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该县还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建鄂豫边省委纪念馆,形成原省委旧址、广场、纪念馆为一体,英雄故事、革命文物、红色文化相融合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团体500个以上,受教育人数100多万人次,叫响了红色文化品牌。
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活动。该县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使文化阵地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乡镇80%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专兼职文化干部。其中,泰山庙乡文化站、泰山庙乡赵庄村文化大院、马谷田镇茨园村文化大院等均通过了省级验收。为让文化成果惠及百姓,该县每年投入20万元以上,采取“文化组团,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方式,将丰富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5年来,该县各类文艺团体共送戏下乡800多场次,政府为“门票”支出100多万元,受益群众200多万人次。同时,该县引导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0多个,每年文艺演出100多场次。
创作文艺精品,传播先进文化。该县广泛联谊业余创作人员,形成专业和业余作者优势互补的创作群体,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仅去年就创作大剧本1个,创作相声、小品等作品26个,已搬上舞台的13个,有7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赛事9次,获15项奖励。其中,孔祥玲和盛莉合作的戏剧《盘古传奇》,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剧本奖。
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泌阳县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依托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开发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培训、文化旅游等,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企业扶持、民间投资、市场经营”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河南省“放飞梦想”残疾人艺术团、张氏飞车杂技团等文艺团体10多年来一直坚持弘扬泌阳文化,创作精品节目,活跃在县内外文艺市场,每年演出上百场次,观众数十万人次;上世纪60年代曾在上海闫家滩灌过唱片、80年代新编历史剧《亲情恨》曾在河南电视台录制播放的泌阳县曲剧团,该县采取投资、融资等方式对剧团服装、道具、幕布、灯光等重新购买添置,排练出了《褚公血泪》、《小红袍》、《三子争父》、《杨家将》等20多个精品剧目,一经推出深受群众欢迎。此外,盘古文化传媒公司、盘古神酒业、张贵春丝绢烙画、盘古宾馆、盘古文化旅游等都按照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效益,年产值数千万元。
先进文化活动开启了泌阳农民的新生活:打牌赌博、酗酒闹事、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难找了,取而代之的局面是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经济、敬老爱老互帮互助、诚信友爱欢乐和谐。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02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