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确山县 驻确山县记者站的一点感悟

驻确山县记者站的一点感悟

 

记者 张新义

最近读了一篇《向范长江学习什么》的文章,了解到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党报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范长江作为一名记者的许多可贵、可敬的品质,感触颇多。尤其是他把新闻事业的根基深植于群众,下乡采访经常住在农民家里,以获取鲜活、翔实的新闻素材,很是让我敬仰和感叹!

我们常说新闻工作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在这方面范长江、穆青等新闻工作老前辈早就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8年初,报社决定在各县区设记者站,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多更好地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两年多来的驻站经历,目睹确山县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处处有新闻。

没有驻记者站之前,每次带着任务到确山采访,往往是“就事论事”,采访完了稿件一交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县里发展的总体状况、工作思路、重大举措毫不知情。正因为此,写出的稿件显得单薄、生硬,缺乏鲜活感。在编辑稿件时,看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以及乡镇通讯员稿件中诸如“打造秀美确山”等提法也觉得陌生,有时为了懒省事,就干脆删掉了。

到确山县驻记者站后,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高于一切,实力决定一切,作风推动一切,稳定影响一切”的“四个一切”发展理念,觉得不但切合确山的发展实际,而且相互联系、全面周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与“四个一切”相对应的,是县里如火如荼开展的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作风建设、平安建设这“五项建设”。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自己能够把确山县广大干群致力于发展的火热干劲儿和发展的成就客观、及时地宣传好、报道好吗?后来,通过向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仁们学习、了解,对于确山县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果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采访中,我们也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儿。

几年前,确山县的项目建设和有些县相比相对滞后,工业项目少,“大块头”项目寥寥无几。随着近年来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迪展通电子、骏化宏福、凯德姆化肥等一大批“拿得出手”的项目落户确山,有正在建设中的龙达水泥、恒盈粮油、豫龙二期等超亿元项目也在确山扎根,更有水泥、页岩砖等建材行业在确山县形成独有的集群效应。每次看到一家新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每次到企业采访,无不让人觉得充满激情、豪情满怀。

如今,确山县的城镇建设力度之大、成果之丰,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和赞叹,尽管写过很多确山县城市创建的报道,但有时陪同朋友或同事到盘龙山公园游玩时,我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就担当起了义务“城建宣传员”,向他们讲述确山县在开展城镇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卓有成效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为老区确山广大农民群众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阳春新村的美好图景,竹沟集镇的亮丽新貌,普会寺乡的蔬菜大棚,李新店镇的成片稻田,“西三乡”的烟叶、药材,莲花村的农民文化节······在确山县许多村庄,我所看到的不止是道路“村村通”,而是“户户通”——水泥路修到了农户的家门口。为此,我曾和这里的村民们开玩笑说:“在你们这里,卖胶鞋的要失业了。”张国禄、刘水成、吴爱清······这些我所采访过的农民或其他农村基层干部的名字,让我终身难忘;和他们在一起,青山绿水作伴,更有花香鸟语,听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新农村里的新鲜事,觉得无比惬意,有些陶醉······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10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