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正阳县 正阳: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正阳: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本报讯 (通讯员 马振民 静)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绿色农产品装上汽车,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康楼坐落在绿树掩映的村庄,一拨拨新农民进城办厂经商,一条条平直宽阔的柏油路穿梭在乡村……眼下,在正阳县这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却折射着农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

近年,正阳县始终坚持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农民生活幸福不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逐年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

标准化生产,让农产品身份倍增。正阳县在全县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让农产品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在实际操作中,该县参考国际农畜产品最新标准,制定了花生、小麦、西瓜、蔬菜、水稻等农业标准化技术种养规程,建立健全了组织体系、示范体系、服务体系和监测体系,并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示范带动措施,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该县花生、小麦、生猪已有80%的数量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要求,蔬菜、白灵菇、梨、杏等产品被确认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建设按照标准化生产的种植基地和饲养小区70多个,标准化生产每年为全县农民带来2亿多元的收入。

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正阳县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把“空心村”治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编制了全县村镇建设用地规划,在全县乡、村、组设立三级示范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批、统一施工。兰青乡杨楼村原有农户564户,分散居住在21个自然村,现已搬进了两个居民新区。居民区家家户户的二层小楼整齐划一,前庭栽花种草,后院建有沼气池、车库,实现路、水、电、有线电视、通信“五通”。目前,像杨楼村这样的居民新区在全县有40个。

城镇设岗位,农民拥有多重身份。该县通过出台户籍改革、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降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门槛,鼓励头脑灵活的农民或经商办厂或进厂当工人。目前,全县有2万多农民进城当老板、进企业当工人,也拥有了市民、老板、工人等身份。

“村村通”建设,让农村交通越来越方便。近年,正阳县采取国债资金、激活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办法,打响了乡村公路建设攻坚战。近3年内,该县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近10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公路500多公里。全县200多个村已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农民不再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从家门口就可以把农副产品运往外地,农产品商品率在80%以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1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