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正阳县 正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正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上接市场 下联农户 沟通城乡 联工带农
正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本报讯 (记者 杨军民 通讯员 高万宝)近年来,正阳县顺应农村发展形势的新变化,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条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新路子。
对“供销”概念重新定位,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协会。这些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帮助解决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在农户、企业、市场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有效解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脱钩的矛盾。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2个,社员8000多人,3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注册专业协会6个,会员上万户,帮助1300多名城乡下岗职工和农民实现了就业脱贫。
加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陡沟镇尚田村先后成立了花生、水稻等种植协会,推动创办了面粉厂、预制厂、鱼塘养殖、林木种植等经济实体,目前的固定资产达275万元,从1990年起就对双女户和特困户子女免除了学杂费,近些年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超过300万元,大部分农户已迁入居民新区,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袁寨乡汪冢村于2006年注册成立了花生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60户,建立了1500亩的优质花生繁育基地,去年的资产总额达260万元,经营收入140万元,盈余返还社员90万元,帮助农民销售花生500多万公斤,使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壮大,80%的农户已迁入新农村居民点。
建立以大户、能人为示范的合作模式,使之成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真阳镇经营大户叶柏林,是远近闻名的粮食购销经纪人,年购销小麦6000吨左右,创办的以花生米粗加工为主的香飘飘公司,年销量1000吨左右。通过土地流转,他还承包了5460亩土地,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今年小麦总产达250万公斤。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发展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2户,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户,规模种植3万多亩,土地流转模式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王勿桥乡黄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峰于2007年带领群众注册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她本人建立了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带动社员建立了2个年出栏5000头和4个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专业社每年的养猪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
该县积极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的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并设立专项奖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金融信贷上,该县今年累计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协调贷款1.2亿元,累计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协调低息贷款1.5亿元、财政贴息贷款26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4个,其中花生、生猪、水稻、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54个,农民专业协会10个,带动农户4万多户,并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50多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成为上接市场、下联农户、沟通城乡、联工带农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16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