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汝南县 汝南县外出务工人员“变脸”增收
汝南县外出务工人员“变脸”增收
变体力型为智力型 变“候鸟”型为“留鸟”型
汝南县外出务工人员“变脸”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王峰)“叼着纸烟卷,背着铺盖卷,愁眉又苦脸……”这是以前人们对汝南外出务工人员的形象描绘。而如今,他们全都“变了脸”:进培训基地,学到过硬手艺,穿着西装革履,拿着彩屏手机……
这是汝南县实现劳动力输出由力量型向技能型、自发式向有组织、季节性向长年性、零散型向规模化转变,着力打响汝南劳务输出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所取得的可喜变化。
今年初以来,汝南县坚持“大产业、大劳务、大输出”的战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强化输前技能培训,发展“订单式”输出培训,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变传统体力型输出为技术智力型输出,变“候鸟”型输出为“留鸟”型输出。
今年,该县依托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乡镇成人学校为用工单位培训电子、电工、电焊、保安、宾馆服务技术型人员9万人次,确保输出一名、培训一名、就业一名。该县还加强与浙江、广州、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与广州等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2万多份劳务订单培训合作协议。至10月底,该县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劳务基地40个,输出劳动力18.6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2%,去年劳务总收入逾14亿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汝南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
针对少数农民宁肯“守着烂村子、住着破房子、过着穷日子”的观念,该县响亮地喊出了“着西装、住楼房、傍市场、奔小康”的口号。该县劳动就业局负责同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劳务输出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程,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劳务品牌’,要让走出去的人立住脚、扎下根,形成良性劳务输出。”
汝南县三桥乡农民苏健在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驾驶班学习两个月的驾驶维修技术后,被安排到温州开公交车,月收入2400多元。汝南县韩庄乡农民刘涛参加了汝南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厨师专业培训后,被安排到鸿达五金皮具有限公司当厨师,月收入近2000元。
劳务经济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增强了他们的创业本领。在汝南,外出务工的“打工仔”在打工生涯中借地生财,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后,回到家乡创办私营企业,造福家乡父老。该县梁祝镇农民胡俊华打工创业回到家乡后,投资10多万元创办了汝南县大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化养猪场及饲料厂。目前,该公司已先后带动3000多户农户靠发展生猪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劳务经济,该县的不少农民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到家乡办起了厂子、几年带富一个村子,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38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