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汝南县 汝南县经营协会鼓起农民“钱袋子”
汝南县经营协会鼓起农民“钱袋子”
出点子 送信息 解难题
汝南县经营协会鼓起农民“钱袋子”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勤玲)汝南县黄庙村村民张东升自去年加入村皮毛加工协会后,不仅不再发愁皮毛的销路,而且还在协会的帮助下贷款20万元,在村里投资建了一家超市,年收入10多万元,成了十里八村闻名的致富能手。
近年来,汝南县为引导和支持民间经济组织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新成立的各类协会,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对入会会员由工商、交通等部门发放“绿色通行证”,会员凭证进入城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免收相关费用;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对基层会员免费进行科技培训,为入会会员提供小额信贷等资金扶持。
老君庙镇孙屯村是全国有名的农机专业村,2002年为充分挖掘农机最大经济效益,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农机协会。协会主要功能是收集麦、稻收割信息,提供机器维修服务及农机交易信息等,农民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2007年,该村农民又自发成立了贷款担保协会。协会成立以来,已吸收会员200多户,信用社共向会员投放贷款80多笔,总额450多万元。这些款项促进了孙屯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农机具迅速增加。刘竹园村农民刘保珠原来有两部“福田”联合收割机,还想购买一部“洋马”收割机扩大作业范围,但因手头流动资金紧张,始终没能实现。加入贷款担保协会后,他向担保协会交纳担保金2万元并存入农村信用分社,立即从刘大桥信用分社贷款10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购买了一部“洋马”收割机,当年他的3部收割机收入超过20万元。
该县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栽培、花木等协会还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联系,聘请教授、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生产管理技术,对农民进行技术引导和培训。协会定期召开理事会,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交流种植营销的经验,使农民有的放矢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广大农民在这些协会的帮助下,抱成一团闯市场,改变了过去盲目无序的状况,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和应用,还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增加了收入。三里店乡是豫南最大的温棚蔬菜生产基地,随着全乡温棚蔬菜生产规模的膨胀,仅靠原来的一些蔬菜销售经纪人已满足不了需求。为解决销售难题,该乡在蔬菜生产专业村组建了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协会,吸收了近千个棚户加入协会,打造温棚蔬菜生产销售“航空母舰”,不仅解决了农民卖菜难问题,而且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今农民只讲种菜,再也不用为卖菜犯难了。该乡还注册了“遇仙”牌蔬菜商标,印制了彩色外包装,使全乡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在市场上叫得更响,竞争力更强。每逢蔬菜销售季节,“遇仙”牌无公害蔬菜都成为商贩们的抢手货,反季节蔬菜远销到北京、武汉、广州等10多个省、市蔬菜市场。
据统计,目前,该县各类民间经济组织已有180多家,入会会员有5万多户,年完成农产品销售额2亿多元,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在协会的带动下,该县农民把无公害蔬菜、花木、畜禽、优质小麦等一大批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41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