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上蔡县 村里的残疾人乐园
村里的残疾人乐园
晚报记者 李贺建 通讯员 董爱国
本报讯 几间简陋的瓦房,一排用石棉瓦搭起的车间,31名残疾工人在这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中间,上有60多岁的聋哑人,下有20多岁的肢残者。在这里,这群特殊的“社会人”找回了生存的希望,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村民称这里为残疾人乐园。
刘三全今年60岁,上蔡县崇礼乡乔张村人,是创造残疾人乐园的“爱心使者”。刘三全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后经村民相助,得到及时救治,但落下了腿瘸的后遗症。40多年来,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靠捡破烂儿资助困难户和残疾人。他用自己的残疾之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残疾人营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
刘三全兜里时常揣一个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每年要资助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名单。经过多年打拼,刘三全利用掌握的塑料制品技术,筹资5万元在务工地沈阳创办了一个小型再生塑料厂,一家5口人没日没夜地干。平常一家人节衣缩食,手中有点儿钱便寄给村里的贫困户。
2005年10月,刘三全把设备从沈阳拉回家乡,在村里建立了崇礼乡再生塑料制品厂。工厂共招收45名工人,其中有31名是来自附近13个村的残疾人。工厂运行后刘三全发现,由于残疾人工作效率较低,产量一直上不去,到头来一算账,厂里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效益,而且每月还得支付残疾人的工资。但每当看到他们领工资时高兴的神态,刘三全感到特别欣慰和满足。
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刘三全于2006年年初筹资创办了水泥预制厂,安置了70多人就业。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再生塑料制品厂,用来维持这个“特殊工厂”的运转。
刘三全建立的残疾人乐园,使在这里工作的残疾人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厂里,他们不受约束和管理,从事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的愉悦使他们逐渐从生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50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