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上蔡县 上蔡县创造五保养老新模式
上蔡县创造五保养老新模式
“吃有国家粮,穿有新衣裳,住有标准房,玩有娱乐房”反映的是上蔡县五保老人目前的幸福新生活。“以院办厂,以厂补院,以厂富院”是上蔡县建设敬老院、发展院办经济、走特色养院之路的上乘举措。此举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并被称为敬老院管理的“上蔡模式”。
上蔡县创造五保养老新模式
本报通讯员 董爱国 曹耀强 宋永亮
鲜嫩的蔬菜,干净的猪圈……春日暖阳,上蔡县五龙乡敬老院内一片生机。
“俺们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娱乐之余种菜养猪,充实着呢!”现年71的刘心章老人已经在这里整整生活了3年。3年来,老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尽情享受着“家”的温馨和愉悦。见到笔者,刘心章老人乐呵呵地说:“党的政策好,俺真是享上清福了!”
如今,和刘心章老人一样,全县4300多名五保老人都搬进了宽敞整洁、设施齐全的敬老院,过上了“吃有国家粮,穿有新衣裳,住有标准房,玩有娱乐房”的新生活。
迫在眉睫的“民心工程”
上蔡县有五保对象7237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上蔡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发现,部分乡镇的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敬老院普遍存在着建设规模小、设施配套落后、安居环境较差等现实问题,远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
“老人得不到有效供养,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敬老院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的客观需要,是弘扬重阳文化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是树立上蔡形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县委书记李海洲告诉笔者。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上蔡县提出了敬老院建设水平10年不落后的总体目标。在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功能配套上,该县着眼形成多功能、综合型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立足一、二级院的等级,力争每所敬老院达到和超过省级标准。为加快敬老院建设,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敬老院建设推进机制和奖惩机制,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向群众承诺的十五件实事之一强力推进,从而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全力抓好敬老院建设的良好格局。
建设敬老院,资金是关键。上蔡县压缩办公经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敬老院的建设上。县里拿出8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敬老院建设,同时采取在外事业有成人员捐资、授予敬老院冠名权、县直单位帮建、干部职工捐款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为家乡敬老院建设捐款70万元,建起了以个人名字冠名的“朱里镇全收敬老院”。
从“分散供养”到“集中供养”
敬老院规模扩大了,五保老人愿意不愿意入住?从“分散供养”到“集中供养”,这无疑是一场观念的变革。要说服老人们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园,搬进敬老院生活并不容易。
“人那么多,会不会太吵闹?”“大锅饭,吃好吃不好?”“还发不发零花钱?”“带不走的家产咋办?”“久病床前无孝子,服务员和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伺候咱会是个啥样?”面对老人们一连串的疑问,为尽早打消老人的顾虑,上蔡县把提高服务生活水平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切实使五保老人体会到“家”的温暖。他们制定下发了《上蔡县敬老院建设标准》,要求把敬老院发展作为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真正发挥敬老院综合型、多功能的作用,做到“七有”,即有文化娱乐室、卫生室、浴室、健身活动场所,有种植区和养殖区,有沼气池。县里拨出专款为敬老院统一配备了床、桌、椅、柜、被褥、床单以及消毒设施、保鲜设施、餐桌等,保障了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在敬老院服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上,由县民政局在全县公开选聘,集中培训,提高技能,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把敬老院服务管理人员的工资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按月进行足额拨付,并根据收养人数,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拨付敬老院办公经费,保证了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有序运行。与此同时,全县各敬老院还普遍建立了敬老院管理、伙食管理、卫生管理等领导小组,制定了敬老院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考评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使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体贴入微的服务、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搬进了敬老院。
“上蔡模式”引起关注
宽敞洁净的老年公寓,四季常青的园林式庭院,设施齐全的娱乐大厅,菜地里白菜生机盎然,猪圈内生猪膘肥体壮……
上蔡县创新敬老院管理机制,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引导乡镇敬老院发展院办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养院之路,既弥补了敬老院经济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这一经验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被称为敬老院管理的“上蔡模式”。
上蔡县按照“以院办厂,以厂补院,以厂富院”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资源,积极开发种植、养殖、加工等短、平、快项目,不仅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而且丰富了院民的生活。杨集镇敬老院创办了一个鼠药厂和一个建筑公司,还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建起了以优质粮种开发为主的“民政庄园”,年收入达到了200万元。目前,敬老院不仅建起了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还为在这里居住的112名五保老人购买了健身和娱乐器材,组建了老年演出队,实现了院落园林化、食宿宾馆化、服务系列化、活动经常化,被命名为“全国模范敬老院”。无量寺乡敬老院开展食用菌养植,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上蔡县也因此三届蝉联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51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