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上蔡县 500个项目落地开花 上蔡两万农民变工人
500个项目落地开花 上蔡两万农民变工人
□晚报记者 滑清泉
“每年不到年底,县里都会早早把政府津贴送给我们。虽然钱不算多,但挺温暖人心的!”每每提起当地政府对企业无微不致的关怀,上蔡富玉龙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纯记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上蔡富玉龙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棉纱生产企业,也是上蔡县前两年招商引资企业。8月11日,记者来到该企业的大型生产车间,只见偌大的车间内,数十条现代化生产线在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设备,洁白的棉纱则源源不断地“流出”。“企业已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当下,市场上棉纱价格也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我们企业生产已达到最大负荷。”看着不停运转的现代化生产线,张纯记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告诉记者,目前,由于产品供不应求,自己的两个厂子现在日产棉纱近20吨,高峰时期达到25吨。“县里对我们的支持的确让我们感动,不但从来没有吃拿卡要、乱收费现象发生,而且给予税收及用电方面以最大程度的优惠。仅返税一项,每年就为企业增收近百万元。”
引进一批项目、建成一批企业,扩充企业总量。统计显示,自1998年以来,上蔡县共签订东西合作项目726个,总投资113.7亿元,其中,外方投资97.3亿元。“其间落实项目近500个,有44.3亿元外来资金成功进驻我县。”上蔡县一位官员谈起东西合作成果时兴致勃勃地说,这一大批东西合作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和支柱,成为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荣光鞋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布胶鞋生产基地,被誉为“东西合作的典范”。大程面粉有限公司则被评为河南省食品工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尚品板材有限公司也已发展成为豫南最大的中密板材生产基地。
11年东西合作,加快了上蔡县二、三产业的发展,“二一三”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也使该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发展,给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就业找到了有效途径。至目前,安排职工已有2万人在上蔡县东西合作企业就业。家住该县齐海乡、如今在富玉龙纺织络筒车间工作的王艳红对此有同感,她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到这家企业尽管不足半年,但受益匪浅,除学到了过硬的技术,而且每月还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
同时,一批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被淘汰转产,加快了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上蔡县食品厂、上蔡县化肥厂、上蔡县纺纱厂等10多家县属工业和乡镇企业,通过采取租赁、嫁接、承包、合资、合作等形式盘活了企业,启动了闲置资产,使企业获得了新生。
目前,全县对东西合作已经形成共识,抓东西合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东西合作对上蔡的经济、政治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全县党政机关和财政全供单位在职三分之一的人员离岗外出招商引资,领办创办经济实体。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5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