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上蔡县 上蔡县吹响“集秸”号
上蔡县吹响“集秸”号
来生火 来发电 做家具 做“饼干”
上蔡县吹响“集秸”号
本报讯 (通讯员 宋永亮 董爱国 段淑敏)三夏将至,上蔡县多了村民忙碌的影子。看着大车小车的麦秸来,再看着麦秸经纪人大把小把地拿着钞票去,朱里镇霍庄村村民霍傲特别高兴,作为朱里镇最大的秸秆经纪人,他一“发号施令”,占地20多亩的秸秆存储场很快就堆成“大山小山”!
如今,在上蔡县吹响“集秸”号的秸秆经纪人还有很多,而那些已经找不到现成麦秸的经纪人则慌着与村民们签订麦秸包销合同。
90多个秸秆存储场竞相提价,每公斤麦秸的价格从原先的0.18元“炒”到0.26元,600多名秸秆经纪人展开大规模“圈地运动”,全县100多万亩小麦麦秸未收先售,数亿公斤的秸秆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秸秆制煤“美加净”
以前,地锅做饭烟熏火燎;如今,秸秆制成了“煤”,做饭不仅轻松,厨房里还卫生了很多。
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者名叫相国松,是上蔡县杨集镇相湾村人。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他,看到农村的秸秆乱堆乱放污染环境时,萌生了把秸秆制成“煤”的想法。历时一年半,经过数百次试验,2006年初秸秆蜂窝“煤”终于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当地秸秆焚烧的难题,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而且还为当地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
温棚还铺“自热毯”
近日,无量寺乡五道庙村农民陈富春看着温棚里越长越大的西瓜眉开眼笑,去年他3亩西瓜共卖了2万多元,“按今年的行情,卖3万元不是没有可能。”陈富春说。
他的西瓜个大、味美、价钱高,原因就是他利用“秸秆还田”技术给瓜苗铺上了“自热毯”。
今年,上蔡县农业部门在全县3000多个塑料温棚推广了陈富春的“自热毯”技术,而一些精明养殖户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养殖业中,让上蔡县的猪、牛、羊也睡上了“自热毯”。所谓的“自热毯”就是由秸秆、麦糠和微生物菌种堆成的0.8米高的培养基,提升室温必然降低牲畜的体能消耗,养殖户的收入也会不断提高。
秸秆发电亮万家
春节前,总投资2.6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落户上蔡县,预示着上蔡县黄色秸秆将变成电能并入国家电网,照亮千家万户。而近日项目组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始商谈征地补偿等事宜,更让上蔡县农民和秸秆经纪人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燃用秸秆30万吨,可将上蔡县境内方圆50公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全部实现循环利用,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7000万元。
压缩“饼干”制家具
秸秆青贮不仅减少了存贮空间,还有利于防火、防雨、防霉烂,各类寄生虫也不容易滋生。上蔡县齐海乡牛庄村的养牛户李国富认为青贮秸秆就是畜牧业的“压缩饼干”,去年他青贮的200多吨秸秆,保证了他的养殖场一年四季无“粮草之忧”,年底一算账,与同等规模的养殖场相比,他的收入比别人多12%。而以党店镇东赵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为代表的10多家秸秆家具生产厂,则是通过特种技术把各类秸秆压缩成门、窗、桌、椅等,经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具有高硬度、高韧度和防潮防火的性能,让广大消费者在实木家具之外有了更多的选择。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563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