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西平: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本报讯 (记者   通讯员 伟)“苗教授,请问怎么有效防治菇蝇?”“苗教授,三氯杀螨砜的用量是多少?”10月30日上午,在西平县环城乡道庄村双孢菇生产基地,一群菇农把原新乡农科院院长、研究员、著名食用菌专家苗长海围得严严实实。这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西平县食用菌培训班上的一幕。

近年,西平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重点发展,制定了各项优惠措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并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拉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科技推动等措施的实施,使全县食用菌特别是草腐菌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为主,以香菇、黑木耳为辅,其他菌类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成为全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并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科技培训基地。

经过近年的发展,西平县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专业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初步形成了五大食用菌生产基地,这五个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绕城食用菌产业经济圈。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食用菌生产已开始走向规模化、小区化生产,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小区。

种植大户大批涌现。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重点村达48个,1万袋以上的种植大户近千户,为全县食用菌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广泛的技术培训和不断的巡回技术指导,菇农的生产栽培技术正在大幅度提高。重渠乡贾桥村的左玉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反季节栽培金针菇,当年收入10多万元,开创了豫南地区利用冷房反季节生产金针菇的先河。盆尧乡徐杨村杨向东,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林菌间作模式正在全县推广,一年可帮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西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的产品出路问题,县财政出资300多万元,在环城乡观音堂双孢菇市场新建占地15亩、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食用菌加工厂一座,有效缓解了双孢菇集中上市、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增加了菇农收入,提高了菇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拉长了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至目前,该县已发展食用菌专业村26个,种植户2万多户,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产值2亿多元。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