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
西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
本报讯 (记者 陈 娜 通讯员 胡军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西平县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培育知名品牌。该县县委、县政府围绕“面向市场,提高品质,建立基地,创立品牌”的思路,逐步建立了一套新技术、新品种研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运作机制,加快了科技转化进度。在种植业上,突出板块特色,追求规模效益,每年种植全国优质小麦第一品牌郑麦“9023”近80万亩,种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3万多亩,形成了以二郎、环城、焦庄、谭店等乡镇为重点的平菇、双孢菇、香菇及黑木耳栽培基地。在畜牧业上,通过冷配、人工授精等技术,全面实施了黄牛改良和“953”巨型长毛兔、波尔山羊的繁育;推广暖棚养畜、秸秆氨化等适用技术,使畜牧业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生产规模上,按照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要求,扶持了120个养殖专业村和1.6万户养殖大户,建设了以正大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的12个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科技的大量投入,成果的迅速推广,品种的不断优化,拉动了西平县农业生产品质的迅速提高,该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核心实验区”、“全国‘953’巨型长毛兔生产基地县”、“全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大力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西平县着力在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上巧做文章,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有的龙头企业重点输血供氧,从资金、政策上加以扶持,促其更新设备,扩大生产,开发新品种;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重点改制改造,提高技术水平,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创名牌,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系列加工和综合加工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生产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增强“农”字号企业集团军的整体实力。目前,全县“农”字号企业已发展到235家,年创产值4亿多元。其中,以丰盛粮油食品公司为骨干的60多家面粉、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77.87万吨,所产面粉、饼干、挂面、点心等产品行销国内10多个省市;以湖南湘大、上海邦威为骨干的1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年加工饲料20多万吨,销往全国各地。
推行产业化经营,全方位拓展市场。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西平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发销售市场,拓宽流通渠道。在乡镇集贸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养殖基地就近培植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方便经营者交易;在广东、上海等省市设立办事处、经销点,与外地客商建立常年供货关系;利用网络设立“西平县信息港”,建立“政府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及农民购销员队伍,通过经纪人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水平,引导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加工增值、农民增收。
目前,西平县已经形成了优质小麦、绿色生猪、“953”巨型长毛兔、食用菌、无公害蔬菜、花木林果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小麦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绿色生猪俏销上海,无公害蔬菜占领了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超市,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