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县320名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助农“新军”
西平县320名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助农“新军”
本报讯 (通讯员 焦艳艳 胡军华) 27岁的大学生村干部李玲玲,2007年通过组织选派到西平县二郎乡赵庄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她自费到郑州、漯河等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后,投资4000元建了1座食用菌种植大棚,自己动手备种、装袋、绑袋,进行食用菌生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她的带动下,赵庄村已建起10多座食用菌种植大棚,年获利10多万元。
像李玲玲一样,西平县有320名大学生村干部活跃在全县各个乡村,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观念,引来新技术,开创致富路,成为富农、强农新队伍。
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适应水土”并“生根开花结果”,西平县明确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三级共管职责。县委组织部及时修改完善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出台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考核工作《意见》。乡镇党委充分发挥具体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定期例会、工作日签到、请销假和列席乡镇党委非涉密会议制度,确保大学生村干部在村工作时间,提高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权利,增强工作积极性。村“两委”充分发挥帮带培养职责。明确要求村支书对大学生村干部搞好“传、帮、带”,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为了让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干得好,能成才”,西平县通过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努力激发大学生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挥他们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2009年初以来,该县已评选“优秀大学生村干部”55名,其中6名先后在县直事业单位招考中被优先录用。
该县组织所学专业为农林水产类和建有种养项目、熟悉种养技术的50名大学生村干部,定期为群众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定期深入农户种植、养殖现场,解决技术难题。2009年,全县共举办此类培训班120多场,开展现场指导1600多人次。当好组织员,推进农村民主。至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共办各类好事、实事3100多件,帮助460多名群众找到了创业项目,成功调解处理纠纷189件。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5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