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县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西平县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发展为保障 以民生为重点
西平县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本报讯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胡军华)
“早一点进城,中午还能赶回家里吃午饭呢。”讲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健谈的张大爷说起了顺口溜:“自来水通到了锅灶头,公交车开到了村前头,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电话接到了床前头,手机响在了手里头,农民个个喜心头。享受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感到无比幸福!”
去年以来,西平县以发展为保障,以民生为重点,把民生问题与经济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官为”、“民盼”对接,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大幅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该县着力改善民生,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新建修复工业大道、城河路南段、仙女河路、经贸路中段等城区道路15.9公里,改造污水管道、排水沟12.3公里,新建、在建垃圾中转站8座,新建、维修高标准公厕12个,硬化背街小巷6条11公里,新建、在建停车场8个,建成自来水供水站12个。
与此同时,西平县建立健全群众生活保障体系,为城镇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低保和医疗救助。农村60岁以上“五保”孤寡老人“免单”参合。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009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729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41人,安排大学生就业1231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3.5万人,发放低保金2023万元;城镇低保对象9130人,发放低保金1673万元。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该县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他们引来“农字号”企业200余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0多个,形成了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绿色生猪、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该县还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培训农民劳动技能人才9000多名,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几年来,共投资2900多万元,修建安全饮水工程71处,解决了12.6万人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
该县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修通公路里程635公里,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实现“乡乡通、村村通”。在农村实现“三通”的基础上,率先发展城乡公交,不断拓展运营网络,基本实现了城镇乡村公交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开通了10多条城乡公交线路,基本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居住华景新城的张俊英老人高兴地说:“1元钱周游城区,出行方便又经济。”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6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