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县农产品加工业点亮县域经济
西平县农产品加工业点亮县域经济
以工强农 以农兴工
西平县农产品加工业点亮县域经济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晖 徐 丹)偌大的厂区,洁净的车间,忙碌的工人,随着一袋袋散发诱人香味的“俏嘴巴”食品从流水线上不断“流出”,记者仿佛置身在食品王国。“这是一家从事以面制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现前期已建成投产,若项目全部建成,将实现年生产能力12万吨,安排2000多人就业。”随行的西平县有关同志介绍,“他的建成投产也标志着西平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对于提高全县的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近年来西平县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个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围绕食品加工、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等优势专业外引内培的一个缩影。”
西平县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同时也是全国“953”巨型长毛兔生产基地县、全省无公害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县,猪、牛、鸡年存栏量、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为把农产品的优势转化成农民增收的“钱袋子”,该县确立了 “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引进和培植集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据统计,12年来,该县共签约项目577个,引进资金152亿元。先后吸引了金鑫、旺家、沙朗等一大批轻纺项目和四方肉食、新益面粉、俏嘴巴食品、仁吉粉业、华康鸭业、鲁洲生物科技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不仅优化了西平的产业结构,也使该县的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西平,有人就粮食加工算出这样三笔账:转化账。目前,西平县年加工小麦120万吨,是全县小麦总产量的3倍,可以消化周边十多个县的余粮。增收账。快速发展的粮食加工企业使全县种植的优质小麦未到收获时就被订单收购,每公斤比市场高出0.1元~0.2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5000万元。就业账。全县有万余名农民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同时带动了近千名农民从事粮食购销产业。
在年产值达4.5亿元的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西平分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对基地生产的专用原料,我们均按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5%收购,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近600万元收入,同时也拉动了当地运输、餐饮服务、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粮食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就地升值转化,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该县因势利导,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环城、人和、二郎、盆尧、吕店、宋集等乡为发展中心的十大经济区域。现在,该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无公害蔬菜发展到近20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亿袋。全县年出栏绿色生猪190多万头、长毛兔280万只,建成养殖专业村100多个,高标准养殖小区32个,专业乡镇10个,专业大户10万多户,从业人员40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31元,比上年增长10%。
以工强农,以农兴工,工农互为,良性发展。现在的西平,已由传统农业大县迈进现代农业强县;成绩面前,该县依然快步向前。盛会前夕,该县已邀请客商300多人,收集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57个,认真筛选整理拟上会签约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27.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长舒广袖当善舞,鹰击长空万里阔。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将成为该县实现快速崛起的助推器与发动机。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7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