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农业标准化鼓了农民腰包
西平:农业标准化鼓了农民腰包
生猪卖得俏 蔬菜走四方
西平:农业标准化鼓了农民腰包
本报讯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胡军华)近年来,西平县严格按照标准打造的优质农产品俏卖四方:4.56万吨“洪河”小麦走出了国门,远销马来西亚等国家;“西绿”生猪俏销国内,占上海生猪市场10%的份额;“尧绿”蔬菜走进郑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的超市。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西平县农业标准化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曾困扰着西平县农业农村发展。为提高农产品质量,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促进农业发展上台阶,西平县突出产业重点,围绕小麦、生猪、蔬菜三大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该县先后建起了县、乡、村、户四级标准化工作网,在农业生产中全面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机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储存、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同时,该县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三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引导企业按照标准建立农业生产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使标准化生产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西平县位于小麦中低产田区域内,2001年,该县引进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在省农科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他们以“郑麦9023”为研究对象,成立了优质小麦生产研究课题组,先后进行了《不同配方施肥技术》、《间作套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专题研究,制定了《西平县“郑麦9023”标准化生产地方执行标准》。每年小麦播种前,县农业局都抽调20多名高、中级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开展“村村行”送科技活动,制作《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光碟、资料,发放到村、到户。按照标准生产出的优质小麦产量不断提高,每公斤市场价比普通小麦高出0.1元~0.2元。仅种植优质小麦一项,可为全县农民增收近5000万元。2002年至今,该县已有4.56万吨优质小麦走出国门,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该县以被定为全省唯一的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县、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县为突破点,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依据国家标准相继出台了《西平县优质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绿色生猪生产技术规范》、《“953”巨型长毛兔生产技术规范》、《秸秆养羊生产技术规范》、《动物防疫免疫规程》等20个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县畜产品监测中心。通过区、场、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产地认证工作,帮助企业创立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至目前,全县共有5家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产地认证。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69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