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县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腾飞

西平县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腾飞

壮大农业  造福农民

西平县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腾飞

本报讯 (记者 通讯员 张金城)今年,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村民张遂中的小麦种得格外精心,不但采用了配方施肥新技术,买了包衣种子,还给小麦浇了盘根水,近几天又打了除草剂。他说:“我这块责任田过去下点雨就被淹,旱了又没水浇。现在好了,旱能浇、涝能排,庄稼只要种上就有收成,这都是农业综合开发给俺造的福啊!”他说出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的心里话。

西平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88年,因开发标准高,质量好,效果明显,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同时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资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发标准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县累计开发面积58.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项目区涉及13个乡镇和街道、106个行政村和社区。共新修道路1761公里 开挖沟渠2935公里,打机井7631眼,建桥涵5870座,植树294万棵,兴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处、沼气池800个,新建和扶持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7个。

持续大规模进行的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改变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过去易旱易涝的“望天收”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桥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旱涝保收田,促使全县农业稳产高产。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33.54万吨,2009年达到83.8万元,增长2.5倍;多次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50强县和全国优质小麦出口基地县。今年夏季,西平县小麦生产虽然遭遇了低温、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但由于生产条件改善,抗灾能力增强,仍然获得好收成,全县夏粮总产达41.2万吨,平均亩产461.4公斤,实现了连续7年高产、稳产、增产。今年秋季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秋粮总产38.76万吨,油粮总产6.3万吨,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位于专探乡西部的军王、赵丁庄、赵高庄等3个行政村地势低洼易涝,1.1万亩耕地原来仅有60眼可用的机井,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确定为项目区后,该县农发办根据当地群众迫切要求,年初即开始修建生产路和开挖沟渠,并打了一部分机井。秋庄稼播种后遭遇严重干旱,农民利用新打的机井及时浇水保苗。8月份连降暴雨,开挖的沟渠发挥了排涝作用,秋庄稼亩产超过500公斤,比去年增产了2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还使项目区的村容地貌和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变,促进了项目区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经营理念的转变。盆尧乡叶寨村原来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2006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后,修通了至乡政府和县城的柏油路。村民们在柏油路两侧建了36幢高标准鸡舍,形成了年出栏肉鸡100万只的养殖小区。杨庄乡仪封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后,本村在外地创业有成人士曹伟欣喜不已,回村创办了面积近3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带动了全村人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623/2270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