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民俗成语典故 迟疑不断

迟疑不断

杜 平

《传》曰:“断而后行,鬼神避之。”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成语“迟疑不断”语出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也就是韩愈给皇上的一道奏折。不知当时这个奏折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多大意义,但有一点足以证明它的文化意义。小小的一篇公文,竟有四五个成语流传下来。

唐宪宗时,大唐王朝经过了安史之乱后,王朝已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当时边疆内地,藩镇四起。其中,从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开始,“蔡州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也就是说,从李希烈到吴元济,这些叛唐之将占据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已经50年了,事实上形成了国中之国。当时吴元济手握重兵,据地千里,对大唐威胁甚重。为了平定淮西,唐宪宗下令讨伐叛贼。由于用兵不利,平淮之战虽连打几年,却收获甚微。所以朝廷内部是战是和的争论此起彼伏,而议和之声不绝于耳。因此,韩愈在上这道奏折时,力主求战,并且对皇帝劝言:果断的决定,去执行的时候,连鬼神都避之。如果总是迟疑不断,就不会有能成的事情了。因而力劝皇上,做事千万要果断、果敢,绝不能犹豫不决。

成语“迟疑不断”由此而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707/2315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