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民俗成语典故 削迹捐势
削迹捐势
□ 杜 平
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庄子·山木·孔子困于陈蔡》
成语“削迹捐势”语出《庄子·山木·孔子困于陈蔡》一文,释义为隐匿踪迹,舍弃权势,旧指隐居。
《庄子·山木》是道家鼻祖庄子所写的寓言集,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这个故事是该寓言集的第四部分,说孔子在去陈国、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的路上穷困潦倒、困苦不堪,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我曾经谈论过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飞得很慢,就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和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去谴责他人,别人也不会责备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更何况是人呢!
成语“削迹捐势”由此而来。
责任编辑:wind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707/231608.shtml